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 图文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8:01:31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一级 二级 80 80 一级 二级 90 90 一级 二级 100 95 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指标 第10条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 城镇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1、城乡空间整体发展。树立城乡空间规划和建设上的整体发展观,合理配置资源,按照生态优先、整合最优、机会均等的原则,加强城乡空间整合,促进城乡空间协调、持续、稳定发展。

2、城乡产业紧密关联。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工业、旅游业、现代农林业、生态协调发展,提高城乡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3、促进城镇“梯度化”发展,培育有工业支撑的城镇规模化发展,适度控制乡集镇发展规模,引导人口和建设用地指标向工业和城镇集聚,做大做强城市,带动县域全面发展。

4、城乡公共服务机会均等。建立城乡服务机会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安排城乡社会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公共资源,形成层级清晰、体系完整、运转高效、集约利用的公共服务系统,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5、城乡社会制度公平。城乡财税统筹,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公共财政体制,公平税赋;建立以工补农、城乡就业统筹的劳动力市场,推行统一用工和劳动保障制度;推行城乡管理一体化,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撤并”工作和户籍制度改革。

第11条 空间优化发展战略

1、促进空间中心极化。充分保障城市的资源优先配置,积极推进中心极化进程,为城区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满足城市扩张需求。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积极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开发格局。

3、实施文化旅游提升战略。深化挖掘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保护人文遗存及其自然山水环境,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城市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人口与城镇化

第12条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全县人口为68万人,城镇人口为25.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8%; 中期(2020年):全县人口为70万人,城镇人口为33.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8%; 近期(2030年):全县人口为75万人,城镇人口为4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1%;

第13条 城镇化策略

1、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 2、加快城市职能优化与调整,增强辐射和吸附能力,提高城镇化。 3、适度超前建设城市,扩大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4、以推动“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乡村城镇化进程。

5、适时调整行政区划,积极推进撤镇建办、撤乡建镇、撤村建社区,提高城镇化率。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6、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速度。

第二节 城镇体系结构与组织规划

第14条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在沿河县域范围内形成“一心一区两轴”的城镇空间框架。

“一心”:即沿河中心城区,是沿河县城镇空间的极核,也是贵州省东北部重要的门户。沿河中心城区由和平、沙子、中界、淇滩和黑獭组成。

“一区”:即城镇发展发展互动区,是沿河县城乡统筹示范区,包括和平、沙子、中界、淇滩、黑獭、黑水和官舟。

“两轴”:指沿G326、酉阳-沿河-德江高速公路形成的城镇空间发展轴线;乌江城镇发展轴线,依托乌江、县道以及今后联系沿河县和周边区域的快速干道形成城镇发展轴。

第15条 城镇体系等级与规模结构

县域城镇体系划分为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三级结构。 一级:中心城区(和平、沙子、中界、淇滩、黑獭) 二级:中心镇(官舟、洪渡、塘坝)

三级:一般镇(谯家、夹石、土地坳、思渠、客田、黑水、甘溪、晓景、板场、泉坝、中寨、黄土、新景、后坪)

3-1 沿河县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2030年)

规模等级 一 二 三 城镇名称及组成 中心城区 官舟、洪渡、塘坝 谯家、夹石、土地坳、思渠、客田、黑水、甘溪、晓景、板场、泉坝、中寨、黄土、新景、后坪 规模 (万人) 23 3-8 <2 数量 (个) 1 3 14 第16条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中心城区:黔渝交界处乌江门户大港,武陵山区重要旅游目的地,沿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物流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具有土家族风情的沿江特色风貌生态宜居城市。

官舟:以发展轻工、商贸为主的县域中部中心镇。 洪渡:以发展食品加工、旅游服务为主的县域北部中心镇。 塘坝:以发展矿产品加工、生态农业为主的工矿型城镇。 谯家: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服务为主。 夹石:以发展林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淇滩:以发展旅游服务业和物流业为主。 土地坳:以发展种养殖业和商贸为主。 思渠:以发展旅游服务、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客田:种养殖业和林业为主的小城镇。 黑獭:以旅游为主的城郊型乡镇。

黑水:以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为主的城郊型乡镇。 甘溪:以发展种养殖业、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晓景:以发展种植、养殖业、林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边贸城镇。 板场:以发展种养殖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 泉坝:以发展种养殖业、林业为主。 中寨:以发展种养殖业为主。

黄土:以发展种养殖业、旅游服务业为主的旅游乡镇。 新景:以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为主。 后坪:以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为主。

第17条 村庄建设分类指导

1、扩建型村庄:妥善处理旧区及新区的改建、保护和开发建设关系,延续原有村庄的空间格局,统筹安排新、旧区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新区建设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与旧区有机协调,尽量形成组团状紧凑布局。

2、新建型村庄:应考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浓郁乡风民情特色和时代特征;集约、节约用地;合理配套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制定新村环境建设要求和实施措施。

3、保护型村庄:努力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保护地方特色的延续;在保护好传统风格的前提下,可对历史民居进行必要的改水、改厨、改厕工作,适应现代生活要求;在村庄保护的视野影响范围内,严禁新建影响保护风格的建设项目,同时制定保护、利用的步骤和措施。

4、控制型村庄:对现状居民点以整治为主,严格控制新建居民点;村民新建住宅必须向新规划的居民点集中。

5、撤迁型村庄:除危房加固维修外,不得进行任何建设活动(包括危房改造);其建设活动应纳入村庄新址规划建设,确保该类村庄逐步拆迁。

第18条 村庄建设规模与标准

提高乡村地区建设密度,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应控制在120m2以内。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按每千人1000-2000m2建筑面积设置,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应予以财政支持保障。

第三节 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19条 产业选择

1、第一产业

以沿河现有的特色农产品为基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生态畜牧水产养殖业。依托沿河山羊和空心李农产品品牌,加速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水产、茶叶、果蔬主导产业。

2、第二产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抓住承接东部产业的机遇,以沿河县的电力、煤炭和矿产品资源为基础,发展建材、矿产品加工、新材料、轻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矿产资源和生物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与农业和第三产业进行协作,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条。

3、第三产业

沿河县要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吸引来自于各地的各种资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生态、土家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服务业;充分利用水陆交通优势,开通沿河至重庆的水上运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输,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

第20条 产业发展重点

1、第一产业

重点发展生态畜牧水产养殖业。其中乌江流域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带,县域西部区域(官舟、土地坳、泉坝、中寨)和北部区域(淇滩、垢坪、新景、客田)发展山羊养殖基地。县域西部区域(官舟、土地坳、泉坝、中寨)发展茶叶种植。县域东部以沙子为重点建设空心李基地。

2、第二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企业集群,促进工业区之间的错位竞争,实现工业发展。控制城区工业发展,中心城内工业逐步向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

重点发展沿河经济开发区、官舟轻工业区、洪渡食品工业区、塘坝矿产品加工工业区。 3、第三产业

以城区为依托,以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区名胜区为重点,采取散点式的布局。城区重点发展旅游服务、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等;中心镇发展旅游服务、商贸、餐饮、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等;一般镇重点发展商贸、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等。

第21条 产业空间布局

县域产业形成“一心两带四区”布局展开。

一心:(中心城区):重点布局发展商贸流通、旅游服务、物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发展以商贸流通、房地产、餐饮服务、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文化娱乐、大中型专业批发贸易市场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挥民族、地域、文化和水库发展旅游服务,结合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发展物流,工业主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两带:其中陆路产业带(县域东西方向产业带)指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依托高速公路、326国道等城市对外交通干道,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特色农产品加工。水路产业带(县域南北方向产业带)指依托乌江发展生态畜牧水产业,同时大力开发以特色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休闲避暑度假及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品。

四区:北部产业区以塘坝、淇滩为重点发展特色食品加工和物流业;中北部产业区以思渠、黄土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西部产业区以官舟、土地坳为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和农特产品加工业;南部产业区以谯家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红色文化旅游业。

第四节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22条 旅游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协调发展”为主线,在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河流区域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乌江峡谷游”为开发理念,充分挖掘“土家风情文化”内涵,发挥山、水、情旅游资源优势,开发以“休闲沿河”为主题,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会务、疗养和综合水上运动等旅游产品为一体,将风景名胜区打造为铜仁市规模最大的乌江峡谷生态观光、大型休闲度假胜地和高档会务基地为核心内涵的旅游目的地。

第23条 旅游形象定位

沿河县旅游形象定位为:“乌江百里画廊、土家山歌之城”。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一级 二级 80 80 一级 二级 90 90 一级 二级 100 95 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指标 第10条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 城镇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1、城乡空间整体发展。树立城乡空间规划和建设上的整体发展观,合理配置资源,按照生态优先、整合最优、机会均等的原则,加强城乡空间整合,促进城乡空间协调、持续、稳定发展。 2、城乡产业紧密关联。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工业、旅游业、现代农林业、生态协调发展,提高城乡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3、促进城镇“梯度化”发展,培育有工业支撑的城镇规模化发展,适度控制乡集镇发展规模,引导人口和建设用地指标向工业和城镇集聚,做大做强城市,带动县域全面发展。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