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二十五章 抗高血压药
二、B型题
21、A 22、D 23、E 24、D 25、A 26、C 27、B 28、E 29、B 30、A 31、E 32、D 33、C
三、C型题
34、C 35、B 36、B 37、C 38、A
四、X型题
39、ABCD 40、ABDE 41、ABC 42、BD
五、填空题
43.AT1受体拮抗剂 44.硝普钠;二氮嗪 45.利舍平
46.钾通道开放 降低细胞内Ca 47.抑制ACE 缓激肽 48.甲基多巴 普萘洛尔
49.比那地尔 米诺地尔 二氮嗪 50.可乐定 甲基多巴
2+
三、名词解释
1.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一类能非选择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同时也能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临床用于高血压、CHF、缺血性心脏病等。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等。
2.哌唑嗪的“首剂现象”指首次应用哌唑嗪的患者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悸、意识消失等症状。因此首剂药量改为小剂量0.5mg,睡前服用,可避免发生。
六、简答题
51.答 可乐定降压作用特点:降压作用中等偏强,镇静,抑制胃肠道的分泌和运动,肾血管阻力降低。主要不良反应:口干、镇静、嗜睡、久用使水钠储留,突然停药可出现短时心悸、出汗、
血压突然升高等。
52.答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根据高血压的程度选药、根据合并症选药、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七、论述题
53、答 (1)普萘洛尔:
①阻断心肌?1受体、心脏抑制、心输出量降低。
②阻断肾脏?受体,肾素释放减少,使ATⅢ和醛固酮形成减少。
③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2受体,取消递质释放的正反馈调节。 ④中枢?受体阻断,降低外周交感神经紧张力。 (2)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致:
①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形成,血管收缩作用减弱。 ②减少缓激肽水解,使之扩血管的作用加强。 ③PGE2、PGI2形成增加,血管舒张。 ④醛固酮释放减少,水钠潴留减轻。
54、答 由于扩张血管(尤其是小动脉)、血压下降,致①反射性兴奋交感心脏兴奋、心输血量增加,外周阻力增高;②肾素活性增加,致水钠潴留。 克服方法:合用?受体阻断药和利尿药。
(胡国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