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制造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海市制造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作者:李晓霞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25期
一、引言
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能否赢得市场优势的直接引致因素,近年来中国学者提出了不少可供参考的评价体系,评价区域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如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采用创新综合评价量化技术,通过设定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并制定了专家评审的五级评价集。其次有因子和聚类方法,并对区域创新能力排序和聚类结果。还有提出测算指标,测算各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已有的文献虽已建立了区域和行业创新评价体系,但是还缺乏对区域内某一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本文立足于上海市制造业,建立较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从微观层面对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针对现实情况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上海市制造业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1.创新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借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评价创新能力的指标,并结合已有文献,设计了上海市制造业两位数行业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大指标。知识创造能力指标,包括科技活动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X1,产业科技活动人员数(人)X2,产业R&D经费额(万元)X3,技术开发机构数X4。知识获取能力指标,主要是指科技项目数X5。创新经济绩效指标,工业总产值X6,年销售利润率X7,新产品产值X8,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X9。创新社会绩效指标,主要是就业人员数X10,并对以上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实证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且不可观测的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进行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分在同一类中,而不同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每一类变量实际上就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因子分析能够找出主导因素,切断相关的干扰,做出更为准确的估量和评价。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