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

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46:02

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又该如何具体落实和做到呢?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资料来源:《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版,第30页。 根据材料一、二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谈谈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2)我们应如何贯彻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提议。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在“总统府”以视讯方式向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开幕致词,全程用“台语”发言,极力鼓吹“台湾与对岸,一边一国”,以及“公投决定台湾前途”。陈水扁称:“台湾不是人家的一部分,不是人家的地方政府或一省,也不能成为第二个香港和澳门,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只有2300万伟大台湾人民才有权利对台湾前途、命运、现状作选择或决定??公投是基本人权,也是2300万人民基本人权,不能限制,大家应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与急迫性。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最后替台湾走出一条民主自由之路??”

材料二:1999年,李登辉公然将两岸关系说成是“国与国关系”,这是他在分裂国家的道路上走出的十分危险的一步,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进一步暴露了他蓄意分裂中国领土和主权,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本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绝对不容分割。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仍然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一直在积极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争取两岸直接 “三通”,推动两岸进行政治谈判。但是,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很清楚,台湾岛内和国际上都有一股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势力。如果出现搞“台湾独立”和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情况,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时任台湾当局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 (2)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3)“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 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摘自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二:观察家认为,90年代前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势正在被打破,东亚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第四极。??尽管目前东亚发生金融动荡,但不致影响东亚(一般指东盟、中、韩)作为世界经济一个增长中心的地位。还在1995年,亚洲的出口额就已分别与美欧相当,高出日本一倍,成为与美欧并列的世界四大贸易中心之一。就经济规模而言,东亚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早已超过日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到2010年还将超过欧美。

——摘自1997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l世纪的建设性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法国希拉克总统5月访华,中法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李鹏总理和桥本首相1997进行了互访,确定两国建立“迈向未来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10月,俄、法、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制度。此外,11月叶利钦总统和桥本首相在西伯利亚进行了正式会晤,双方决定争取在2000年前签署和平条约,从而打破日俄之间长期冷淡、僵持的局面,为改善两国关系创造了条件。 ——摘自1997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亚欧会议3日通过在伦敦举行的首脑会议发表了关于亚洲金融和经济形势的特别声明。声明一致要求要研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等问题。可以说,这次会议取得的划时代成果是抛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大的出资国美国,由亚洲和欧洲共同携起手来,对美国布下包围网。过去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若撇开最大的出资国美国是不可设想的”(日本金融人士语)。然而,这次利用美国不参加亚欧首脑会议的机会,亚洲和欧洲国家作为既成事实,已经成功地对增加出资问题形成了多数意见。英国政府人士说:“欧盟和亚洲合起来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资比率的60%,约占18%的美国已逆转为少数派。”于是就可能撇开美国最大限度地充分运用亚洲和欧洲磋商这种亚欧首脑会议的框架,制定有利于亚洲本身的克服危机的方略,这种方略是与美国的想法不同的。 ——摘自1998年4月4日《东京新闻》。

材料五:在1998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江泽民主席曾数次与一些国家领导人交换信函,阐述中方的立场。中国同意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对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并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外交努力。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决定向泰国提供1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并宣布人民币不贬值。

——摘自《新华月报》1998年第3、4期。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材料一和二、四,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及其与世晃格局变化的关系。 3)结合材料三和五,说明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转换中发挥的作用。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

——摘自《列宁全集》第26卷,第1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材料二: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三: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战争的危险。后来我们的观点有点变化。我们感到,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日本人民不希望有战争。欧洲人民也不希望有战争。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四:欧美国家和日本是发达国家,继续发展下去,面临的是什么问题?你们的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不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的发展总是要受到限制的。我过去跟很多日本朋友谈这个问题,跟欧洲朋友、美国朋友也谈这个问题。现在世界人口是四十几亿,第三世界人口大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VI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总之,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 .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1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2)邓小平判定当今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8.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被公认为世界级的科技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计的贡献”。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科研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并说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可枪毙他,也不愿意放他回中国。”钱学森不顾生命安危,历尽曲折,回到祖国。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2)你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的? 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人民要求拨乱反正,要求安定团结,要求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党正是集中了人民的意志,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把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重新引上康庄大道。(《十二大文件汇编》,第14—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些地方都自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及时掌握和有效运用人民群众在发展实践中创造出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模式。各级党政干部都能够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谈谈你对“人民”这个概念的理解?

2)如何理解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一位美国记者随一群国民党军队行军,使他惊异的是,这群国民党官兵每到一个村庄,都向农民宣称自己是共产党的军队,这位记者感到很奇怪,便向一位军官询问缘由。这位军官悄悄地告诉他说,如果我们说自己是国民党的军队,他们(指农民)就不会给我们粮食吃,也不会给我们水喝,更不会让我们借宿。这位记者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于是,他在随后给美联社发的一则消息中说:共产党的军队将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他们得到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邓小平理论普及读本》,第1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谈谈你对“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理解和认识。

2)谈谈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11.阅读下列材料并答问题。

材料一:防止并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思想对党的腐蚀,进一步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年来,我们的党经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整党、“三反”、“五反”等运动的锻炼,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并清除了一部分混入党内的反革命分子、阶级异己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出党,大大地巩固和纯洁了党的组织。但是,敌人还未完全消灭,帝国主义及国内被打倒的阶级还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还要利用一切机会,采用各种方法来破坏我们的事业,破坏我们党的团结,企图在中国复辟。而且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处在同资产阶级又合作又斗争的复杂环境中,因此我们仍应时刻提高革命警惕性,并进一步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

材料二:总而言之,争名誉,争地位,比较薪水,比较吃穿,比较享受,这么一种思想出来了。为个人的利益而绝食,而流泪,这也算是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这个风也要整一下吧。有泪不轻弹是对的,伤心处是什么?就是工人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危急存亡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弹几滴眼泪。至于你那个什么级,就是评得不对,你也要吞下去,眼泪不要往外头流,要往里头流。世界上是有许多不公道的事情,那个级可能评得不对,那也无须闹,无关大局,只要有饭吃就行。革命党嘛,以饿不死人为原则。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经过整风重新振作起来。 材料三: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八大强调了这个问题。毛主席最近特别强调要有一套章程,就是为了监督。毛主席说,要唱对台戏,唱对台戏比单干好。我们党是执政的党,威信很高。我们大量的干部居于领导地位。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因为我们如果关起门来办事,凭老资格,自以为这样就够了,对群众、对党外人士的意见不虚心去听,就很容易使自己闭塞起来,考虑问题产生片面性,这样非犯错误不可。所以毛主席在革命胜利之后再三强调这个问题,这是看得很深很远的。??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要求党的生活严一些,团的生活也严一些,也就是说,党对党员的监督要严格一些,团对团员的监督要严格一些。第二,是群众的监督。要扩大群众对党的监督,对党员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要扩大他们对共产党的监督,对共产党员的监督。有了这几方面的监督,我们就会谨慎一些,我们的消息就会灵通一些,我们的脑子就不会僵死起来,看问题就会少一些片面性。共产党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

材料四:我们的党1942年开始的第一次整风运动,取得了伟大革命胜利的结果。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从革命的时期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正处在一个新的剧烈的伟大的变革中。社会的关系根本变化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随着变化。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要能够进一步地更好地领导全社会的改造和新社会的建设,要能够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将消极力量转化为积极力量,为着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而奋斗,必须同时改造自己。但是,党内有许多同志,并不了解或者不很了解这种新情况和党的新任务。同时,又因为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处在执政的地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

搜索更多关于: 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又该如何具体落实和做到呢?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资料来源:《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版,第30页。 根据材料一、二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谈谈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2)我们应如何贯彻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提议。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