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八章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
和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填埋场稳定化评价以及环境监测计划、填埋场土地利用规划等。
通常厂址可开发利用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a) 场地下沉量逐渐变小,直至停止 b) 场地具有一定的承载力 c) 无坡面下滑破坏的可能
d) 无可燃气体、恶臭产生或影响非常小 e) 没有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f) 不会对建筑物基础造成不良影响 g) 适于植物生长
第二节 填埋场防渗
填埋场防渗概述 一、防渗方式
根据填埋场防渗设施铺设时间的不同:场区防渗和终场防渗 根据防渗设施设置方向的不同: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
水平防渗系统:填埋区底部及四周设置的由低渗透性材料制作的衬层系统 。
垂直防渗系统:建在填埋场基础下方之上、且在地下水出流方向或围绕填埋场四周的密封层(帷幕)。 二、防渗材料
天然黏土类防渗衬里,其场底及四壁衬里厚度要大于2m,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改良土衬里的防渗性能应达到黏土类防渗性能。
5
2.1天然防渗
防渗材料:黏土、亚黏土、膨润土 满足条件:
a) 分布均匀,厚度至少大于2m,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 b) 30%颗粒通过200目的筛子,液限大于30%,塑性大于1.5,pH大于7。
c) 抵抗渗透液侵蚀,不因与渗透液的接触而使其渗透型增加。 优点:造假低廉,施工简单。 2.2改良型衬里
a) 黏土—膨润土的改良型衬里; b) 黏土—石灰、水泥改良型衬里。 2.3人工合成膜防渗
人工衬里的材料所满足要求:
a) 必须与渗透液相容,不因与渗透也的接触而使其结构完整性和渗透性发生变化。 b) 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 c) 适宜强度和厚度
d) 抗臭氧、紫外线、土壤细菌及真菌侵蚀 e) 耐候性,承受急剧冷热变化
f) 足够的抗拉强度,能够经得起填埋体的压力和填埋机械与设备的压力
g) 有一定的抗尖锐物质刺破、刺划和磨损力
6
h) 厚度均匀、无薄点、气泡及裂痕 i) 便于施工维护 三、防渗结构 3.1水平防渗系统
根据填埋场场区的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填埋废物的性质特征以及填埋场渗滤液收集系统、保护层和过滤层的不同组合,填埋场的水平防渗系统结构分为单层衬里、单复合衬里、双层衬里、双复合衬里系统。
结构类型:
单层衬里、单复合衬里、双层衬里、双复合衬里 水平防渗系统选择
填埋场场区水平防渗系统得选择应根据环境标准要求、厂址的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衬里材料来源、填埋废物性质及其与衬里兼容性、施工条件、经济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2终场防渗系统 3.2.1系统功能
终场防渗系统是指当填埋场的填埋容量用尽、运行终止后,对整个填埋场进行的最终覆盖,故又称终场覆盖系统。
其主要功能:消减 渗滤液的产生量,控制填埋场气体从填埋场上部无序释放,避免废物扩散,抑制病原菌的繁殖以及提供一个可供景观美化和填埋土地再利用的表面等。我国终场防渗系统得弊端。 3.2.2系统的构成与设计
7
填埋终场防渗系统由多层组成,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土地恢复层,即位表土层;第二部分为密封层,从上至下由保护、排水层、防渗层,调整层组成,其中防渗层、保护层和表土层是该系统得基本组成,其它两层根据废物的性质和填埋场所在地的气候等条件酌情增减。
对每一个层次进行介绍: 表土层: 保护层: 排水层: 防渗层: 调整层: 见p262表8-3
第三节 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
废物渗滤液是指废物在填埋或堆放过程中因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或废物中的游离水、降水、径流及地下水入渗而淋滤废物形成的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