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八章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八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18:27:46

和MFC的均衡点。在此种情况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VMP=MFC。

(3)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和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共存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此时,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是MRP,边际成本是MFC,厂商对要素的购买量决定于MRP曲线和MFC曲线的均衡点,并与AFC曲线一起决定均衡价格。即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MRP=MFC。

6.关于利润最大化的条件。(1)选择产量和选择要素投入时,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一般条件各是什么?(2)说明两个条件的一致性。(3)是否只要满足该条件就不会亏损?为什么?(4)在什么情况下即使亏损也要继续营业?(5)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有何变化?(武汉大学2004试)

答:(1)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其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成本MC)。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它所使用的生产要素能够给它带来利润最大化。具体说来,就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等于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即MRP?MFC。也就是厂商把雇佣的劳动投入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雇佣劳动总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产品MRP),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劳动雇佣量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要素成本MFC)。理由是:假如MRP>MFC,这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超过雇佣这个劳动单位引起的总成本增加量,也就意味着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增加的每单位劳动投入量都可获得些许利润,从而增加劳动投入可使总利润有所增加;反之,假如MRP

(2)MC?MR和MRP?MFC这两个式子可以相互转换。由于MRP?MP?MR,因此,MRP/MP?MR,同样,MFC/MP?MC。这是因为,MFC表示多使用1单位要素所多支出的成本,MP表示多使用1单位要素所多生产的产量,因而MFC/MP就表示多生产1单位产品所多使用的成本,即MC,于是从MRP/MP?MFC/MP就得到MR?MC。事实上,如果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投入要素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限度利润就可以表述为MFC=MRP,即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厂商要素使用原则决定了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

(3)错误。决定厂商是否亏损的因素是平均成本与平均收益的大小,如果AC>AR,则厂商亏损;如果AC

(4)当市场价格位于最低平均成本与最低可变成本之间时,生产对厂商来说虽亏本,但由于尚可弥补一些不变成本,故虽然亏损,厂商也会继续经营。

(5)MR=MC这一利润最大化条件不仅适用于厂商的短期均衡,也适用于长期均衡;不仅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市场。所以MR=MC是市场均衡的一般条件。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卖出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不管产销量如何变动,单位产品的价格始终不变,因此,MR(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恒等于固定不变的出售价格(P),由于利润极大化原则是MC=MR,而在此是MR=P,所以利润极大化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MC=P。

7.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个人的最优储蓄决策,并说明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西南财大2004试)

13

答:无差异曲线是指使消费者获得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消费品的各种不同组合点连接形成的一条曲线,消费者在一定偏好、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

个人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收入可以用作消费和储蓄,而消费和储蓄量取决于无差异曲线和收入线的切点。在利率变化时,通过利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影响储蓄量。下面用图形说明。

如图9.12所示,纵轴表示消费,横轴表示储蓄,收入线为AB,开始时无差异曲线和收入线相切于点M,此时的储蓄为S1。现在假设利率下降,利率下降的结果是储蓄轴向里移动,新的收入线为AC,为了分析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一条相切于U1且平行于AC的直线EF,EF和U1相切于点K,AC和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点N。利率下降使个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由于储蓄可以看作“正常品”,因此根据替代效应,储蓄的消费减少到S2。而根据收入效应,收入效应的影响为S2S3。从总效应看,利率下降使储蓄下降,下降量为S1S3。

图9.12 利率对储蓄的影响

8.如何理解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与VMP=MCL两个公式一样吗?为什么?

答:(1)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需要对投入要素量、产出量作出某种抉择。如果厂商把产出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成本MC),即使得这一产量下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

但是如果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作为选择的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投入要素的函数,那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可以表述为:VMP=MCL=W(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应是MRP=MCL),也就是厂商把雇佣的劳动投入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雇用劳动总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产品价值VMP)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劳动雇用量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MCL。如果VMP>MCL,这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超过雇用这个单位劳动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也就意味着继续劳动投入可使总利润有所增加;反之,如果VMP<MCL,这意味着最后增加雇用的那个单位劳动反而造成损失,从而导致总利润较前较少。所以如果厂商把投入要素,如雇用的劳动量作为选择变量,那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便是VMP=MCL。

(2)MR=MC与VMP=MCL这两个公式是从不同角度出发考察利润最大化条件,两者都可以保证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9.如何区分准地租和经济租金?

答:(1)准地租是指某些素质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经济地租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指素质较低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2)区分准地租和经济租金的关键:如果一种租金与需求有关、与供给无关,且仅在短期内存在,是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较好带来的,那么它就是一般准租金;如果一种租金虽然也由需求决定、与供给无关,但它是需求增加的结果,并非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高所致,而且长期存在,那么它就是经济租金。

10.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 答:(1)洛伦兹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于1905年提出的,旨在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收入与财富的平等情况。洛伦兹把社会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为10个等级,每个等级有10%的人口,再将这10%的人口的收入除以国民收入,得出每一等级人口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所占的比重,然后,以累计的人口百分比为

14

横轴,以累计的国民收入百分比为纵轴,画出一个正方形图。最后,根据一国每一等级人口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具体数字,描绘出一条实际收入分配曲线,这就是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反之。

(2)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一个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把洛伦兹曲线图中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用A表示,将洛伦兹曲线与完全不平等曲线之间面积用B来表示,那么基尼系数就可以表示为:G=A/(A+B)。基尼系数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越不平等。

11.简述在劳动供给中,工资率变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中央财大2003试) 答:劳动供给量曲线表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劳动供给曲线在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向后弯曲,意味着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劳动供给量会减少。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劳动供给量为什么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呢?这可用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来说明。

劳动的供给量在既定时间内,可以被看作是与闲暇互为消长的一个量。劳动可以得到收入,即工资;闲暇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消费品,正如其他消费品一样,对它消费可以获得效用,但也需要支付价格,其价格等于同量时间劳动的工资,因为劳动的工资便是闲暇的机会成本,因此,当工资变动就意味着闲暇这个消费品价格的变动,于是就会使工人在对闲暇与其他消费品选择间发生替代效应。

这就是说,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工人消费闲暇的相对价格也提高,因而替代效应的结果是减少对闲暇时间的消费,同时增加劳动时间的供给,另一方面,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即工资率上升意味着劳动时间不变,但工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从而工人又会增加对所有商品,包括闲暇这种消费品的消费。这就是说,工资率提高后的收入效应的结果,又会使劳动时间减少。简言之,工资提高既会产生替代效应,使劳动时间增加;又会产生收入效应,使劳动时间减少。

究竟劳动时间是增加,还是减少,要取决于工资提高后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强度与收入效应强度的大小比较。一般来讲,在工资率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的提高,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劳动供给的增加量大于其减少量;在工资率较高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因而劳动供给的增加量小于其减少量。这样,假定工人原来的工资水平较低,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供给会增加,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再继续提高,劳动供给就会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即向后弯曲。

12.土地的供给曲线为什么垂直?

答:土地供给曲线垂直,即土地使用价格(租金)变化不影响土地供给量,并不是自然赋予的土地数量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生产性用途,而没有自由用途。事实上,任何一种资源,如果只用于某种用途,而无其他用途,即该用途的机会成本为0,则即使该资源价格下降,它也不会转移到其他方面,即供给量不会减少,从而供给曲线垂直。如果土地对其所有者确有某些消费性用途(如打猎、做网球场或造私人花园等),则供给曲线就可能不垂直,而会略微向右上倾斜。

13.简述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要素需求曲线。(人大1999试)

答: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一样,按照供求法则,企业对要素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成反向变动,有一条斜率为负的需求曲线,家庭对要素的供给量与要素价格成正向变动,有一条斜率为正的供给曲线。所有个别供求曲线的横向叠加,构成市场供求曲线,共同决定要素市场价格。但要素价格一旦形成,任一企业或家庭都无能为力,只能根据这一要素价格调整自己的供求量。

15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以得到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它是同边际产品价值重合的;然后考虑在多个厂商调整的情况下,单个厂商要素需求的行业调整曲线;最后通过对这些单个厂商的行业调整曲线简单水平相加即可得到市场要素需求曲线。

14.假设一个厂商面临完全竞争要素和产品市场,我们如何来描述该厂商的行为?描述在完全竞争市场情况下,个别厂商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答:根据要素价格理论,可以知道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厂商对产品市场的价格没有任何影响,厂商可以在商品给定的市场价格下,出售任何数量的该商品,这就意味着在该商品给定的市场价格下,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为一条水平线(即弹性无穷大)。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中,厂商对要素市场的价格没有任何影响。厂商可以在该要素给定的市场价格下购买任何数量的该要素,这就意味着在市场决定的价格水平上,企业面临要素的供给曲线为水平线(即弹性无穷大)。在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对某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的决定不仅要考虑市场价格,还要考虑这一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和平均产值,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将总是以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值与该要素的价格相等的原则,来确定该要素的最佳使用量。概括地说,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对某一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低于平均产值曲线的边际产品价值(VMP)。

15.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在多种要素可变的情况下(长期内)厂商对某一生产要素A的需求曲线与单一要素可变的情况下(短期内)对生产要素A的需求曲线有何不同?并解释原因?

答:当单一要素A可变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将总是以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值与该要素的价格相等的原则,来确定该要素的最佳使用量,因此个别厂商对A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低于其平均产值曲线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但是,在长期内,多种生产要素是可变的(为了简化分析,可认为有两种可变要素A和B),厂商对其中的A要素的需求曲线就不再是这种情况。因为当A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变化时,生产要素B的需求量将会因此受影响而发生变化,而生产要素B的需求量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生产者对A生产要素的需求,使A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VMPa移动。这种影响就是生产中,生产要素之间对个别厂商的“内部效应”。由此,厂商对作为多种生产要素之一的A生产要素需求曲线是由原来

VMPa曲线随着Pa的变化运动,产生内部效应之后,新的VMPa的变化轨迹形成,将比只

有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弹性大。概括而言,只要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是可变的,上述情况就会发生,任何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都是该要素的水平的价格曲线与发生相应变动后的该要素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之交点的轨迹。

16.在单一可变要素下(劳动),某厂商是产品的卖方垄断厂商,它所面临的要素市场是 完全竞争的,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什么样的?

答:假定厂商只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对单个厂商的劳动供给具有完全弹性,劳动的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SL。

厂商在其产品市场上是垄断的,因此其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边际收益曲线在任何产量水平下都会小于其价格或平均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不再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L曲线,而是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L曲线。用公式表示就是:MRPL?MPL?MR。由于在产品市场上厂商处于卖方垄断地位,因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和MFC的均衡点。在此种情况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VMP=MFC。 (3)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和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共存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此时,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是MRP,边际成本是MFC,厂商对要素的购买量决定于MRP曲线和MFC曲线的均衡点,并与AFC曲线一起决定均衡价格。即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MRP=MFC。 6.关于利润最大化的条件。(1)选择产量和选择要素投入时,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一般条件各是什么?(2)说明两个条件的一致性。(3)是否只要满足该条件就不会亏损?为什么?(4)在什么情况下即使亏损也要继续营业?(5)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有何变化?(武汉大学2004试) 答:(1)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其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