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戏剧影视文学》讲稿散文

《戏剧影视文学》讲稿散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4:09:10

情节要复杂丰富。

其三,从叙述角度和方法看,叙事散文的根本目的是表达作者所写人物和事件的看法、思考、感受、感悟,事件在散文中是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往往是边讲故事边表达感受和见解;而小说则以具体生动的描绘事件、刻画人物为主,虽也必须有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主题、立意,也蕴含情感,却必须隐藏在事件和人物背后,作者一般不进行直接抒情和议论,即使文中出现“我”,也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作者设计的人物。如《狂人日记》中的“我”就不是作者鲁迅,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则是作者自己。

叙事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

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 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二、怎样进行叙事散文的写作 1、选材

叙事散文选材范围很广,凡在生活中能使人感动,给人以启迪或感悟的人和事都可以写。

叙事散文的选材要真实。散文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是作者诚恳真挚地抒发情怀、感叹人生的艺术。真实是散文的生命,散文一旦

有矫饰虚假的感觉,就毫无价值了。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说:“在一切文学的类别中最难作假、最逃不过读者明眼的,该是散文。”巴金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考生在不得已进行虚构时,也要让人看上去具有真实感,且能用真情打动人。

尽量选取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事件。最好选取亲身经历、感悟、感受最深的,而且是最能给人以感动和启发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曾经深深打动过考生本人的事情。考官想通过叙事散文看到考生的真性情。考生要尽量地做到所选素材的典型性,要做到小中见大,小而精彩。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叙事散文只有自己先被感动了,才会把感动传达给他人。

叙事散文的选材要新颖独特。文学作品是以给予读者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为目的,上乘之作除了给人以艺术娱乐外,还以其对新鲜生活的精确而深刻的表现而具有永恒价值,所以优秀的散文应尽可能选取那些对社会、对人生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新鲜事件为素材。

叙事性散文应选择作者熟悉的人和事来写。古今中外以真挚的情怀和真知灼见打动读者的优秀散文,无不是以作者熟悉甚至亲身经历的生活为素材的。

2、立意

叙事散文的立意要准确鲜明、突出重点,不偏题,要独特新颖、力求深刻,不能人云亦云。

立意即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时叫中心思想、主题或主旨。立意是作品的灵魂,

搜索更多关于: 《戏剧影视文学》讲稿散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情节要复杂丰富。 其三,从叙述角度和方法看,叙事散文的根本目的是表达作者所写人物和事件的看法、思考、感受、感悟,事件在散文中是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往往是边讲故事边表达感受和见解;而小说则以具体生动的描绘事件、刻画人物为主,虽也必须有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主题、立意,也蕴含情感,却必须隐藏在事件和人物背后,作者一般不进行直接抒情和议论,即使文中出现“我”,也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作者设计的人物。如《狂人日记》中的“我”就不是作者鲁迅,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则是作者自己。 叙事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 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 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