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的)说课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课《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设计和反思word教案
《盐和糖哪儿去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下面对《盐和糖哪儿去了》一课进行说课:本课主要是以图文并茂、相应的视频和实验环节为主,来进行教学,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盐和糖哪儿去了》一课,本课与《水是什么样的》、《玩转小水轮》共同组成第二单元“水”。水是地球上最为常见也十分重要的物质,构成了地球的一个圈层。引导学生认识水,也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水的经验,对于水的重要性也有一定认识,但是大多比较零散,还不能用科学语言来描述。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水的特征及溶解现象。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说实验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三)说实验内容:
1、实验意义:在《盐和糖哪儿去了》一课,溶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中的定义了解像什么样的现象才叫溶解。本实验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更直观、生动的理解溶解。
实验一:观察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实验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实验三: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2、理论依据:有的物体能在水中溶解,有的能溶解一部分,有的不能溶解。
3、实验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4、实验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四)说实验准备:
分组材料一:盐、红糖、沙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分组材料二:面粉,水,搅拌棒
分组材料三:加了面粉的水1杯,盐水1杯,搅拌棒2根,过滤装置2个(杯子上固定一块棉布或滤纸)
演示材料:尝味棒1根,盐水1杯(可食用),红糖水1杯(可食用),搅拌棒1根,油少量,水,课件,视频
(五)说实验组织实施:
1、说教学方法:本次实验所采取的教学法有创设情境法、实验探索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2、在简单了解溶解概念后,给学生做了演示实验,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有利于学生对溶解的掌握。
3、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大胆开口,及时进行交流。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巩固旧知,情境导入
(一)请同学生回忆一下水的特点?(找学生回答: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会流动,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
(二)我们知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物质,需要动用多种感管,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尝,谁能说一说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找学生回答: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便闻和尝)
上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这节课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视频,我们一起看看吧!
1、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小毛驴背上的盐和糖哪儿去了,并出示课题《盐和糖哪儿去了》。在这个故事里,小毛驴背上的盐和糖变轻了,那么盐和糖哪儿去了?板书课
题:《盐和糖哪儿去了》学生观看动画,聚焦“溶解”这一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聚焦“溶解”的话题,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二、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2、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红糖、盐、沙子,把这三种物质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出示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引导学生预测:把这三种物质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学生预测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2、看三种物质分别是什么样的?说说盐、红糖、沙子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观察三种物质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并描述三种物质。(出示盐、红糖、沙子放入水中的变化视频)
3、如果把这三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的?说说分别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把三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观察。
4、指导学生充分搅拌三个杯子里的混合物,观察。 5、指导学生将三个杯子里的物质静置3分钟,观察。 学生观察刚放入物质、充分搅拌后、静置3分钟后3个杯子中的现象。
7、请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8、引导学生思考,盐和糖是否还在水中。学生通过观察颜色和尝味道的方法,发现盐和糖还在水中。(出示盐、红糖、沙子放入水中的变化视频,揭示答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