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待价而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高中语文 待价而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7 8:18:09

2014-2015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待价而洁 作业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兹:这里 B.从者见之 见:看见

C.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期月:满一月,整一月 D.求善贾而沽诸 沽:买

解析 B项“见”,使得以进见;C项“期月”,月份周而复始,即一年;D项“沽”,卖。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子畏于匡A.? ?君子之至于斯也?

?吾未尝不得见也?B.?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天下之无道也久矣C.? ?子之往也,如之何?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D.?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

解析 C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于:介词,在/介词,引出宾语,不译。B项也: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语气词,用在句中,表停顿。D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不译。

3.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公山弗扰以费畔

B.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C.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解析 A项“畔”通“叛”,反叛;B项“知”通“智”,聪明;C项“时”通“伺”,伺察。 4.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D ) A.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B.岁不我与

C.佛肸召,子欲往 D.其愚不可及也

解析 A、D项均为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省略句。 5.名句填空。

(1)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

(3)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4)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塗。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6.从选文中找出三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答案 (1)“归”通“馈”,赠 (2)“时”通“伺”,伺察 (3)“塗”通“途”,道路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译文:孔子探听他不在家的时候,前往拜谢。 (2)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译文: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任凭自己的国家混乱不已,能够说是仁吗? (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译文:日月流逝,年岁不等我们啊。 (二)高考·模拟 (2011·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

注 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8.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为政以德 韩非子:依法治国

解析 本题两段文字分别截取于《论语》和《韩非子》。“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品,主张以法治国。 9.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答案 孔子认为“法政”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解析 “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法家学说强调“法”(法律、法令,是要求臣民必须遵守的)、“术”(权术,是君王控制驾驭臣民的手段和策略)、“势”(权势,包括地位和权力,是君临臣民的客观条件)。法家人物对这些各有侧重,商君任法,申子用术,慎到重势,而韩非子则结合了法、术、势,所以说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是最早提出君权至上以及“三纲”的法家代表人物。所以本题只要抓住了以上几点就不难回答了。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不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于人们的自我完善,而是靠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人们靠自我完善,国内找不出十个;要是形成了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整齐一致。

2

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用多数人都得遵守的措施,不能用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因此不应该推崇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

至 圣

文庙,是古时的学府。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精神的中心。中华各地的文庙大成殿中,当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 可以说,几乎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孔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并非皇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中封号却一再提高,从“大成至圣先师”,直到“大成至圣文宣王”,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

儒士注重个人的修养,孔子作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养极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迹依“礼”,非礼勿行。孔子赞颜回曰:“贤哉,回也!”内心极推崇他,但颜回去世,他依礼反对厚葬。他对诸侯公卿公然欣赏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他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绝对平静。他既有伯夷叔齐般之高义,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见贤思齐”是他的箴言,《论语》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贤人。”

儒家求出仕,孔子亦是。在做鲁相的日子中,他本可以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或而谓之游,可绝非游说之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他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已不会富国强兵之时,他却矢志不渝:东方诸国遍布他的足迹,中华大地撒满他的喟叹。圣人居于天地间,绝非呼天抢地地狂号,只是留下一片静默,一片永恒。“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静默中蕴涵了无穷的力量。

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至今日,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功不可没。孔子有七十二门生为贤人,另有三人感其教化。孔子在教育方面身体力行,是无愧于先师的称号的。他的学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潜心学问,有的通灵于天地,有的傲立于庙堂。孔子注重文化的传承,其修《春秋》《诗》虽是为儒家而修,对《诗》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无疑将中华文化传了下来。否则哪有“关关雎鸠”的千古绝唱?孔子是个文化人。他回望历史,低首是现今,远望是将来。汉代的独尊儒术使其学术的传承初见成效。传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续扬。一门能傲立千年的学术以其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以及能代代相传不断创新,证明了它在华夏的生命力,无人可挡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的精神,他的学说,也随川前行,奔流不止。

孔子为圣,圣者之圣。纷争之春,多事之秋,乱世间,圣人傲立。其对自身的感怀,对社会的关注,对教育的贡献,对文化的传承,仅有一项便可傲立于天地,何况全才乎!

步入文庙,孔子静默。一身宽服的他目视远方,目视将来。“圣人不拘于时”,他自能望见将来,不知儒士能否长存,但儒学必定扎根于每个国人的心中。 个体之圣人,社会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 至圣。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待价而洁 作业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兹:这里 B.从者见之 见:看见 C.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期月:满一月,整一月 D.求善贾而沽诸 沽:买 解析 B项“见”,使得以进见;C项“期月”,月份周而复始,即一年;D项“沽”,卖。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子畏于匡A.?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B.?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天下之无道也久矣C.? ?子之往也,如之何???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D.?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