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2016)(1)
1、基本设置
实践时间:利用课外时间在四周内完成。
实践成果:7-10分钟的纪录片,须配有字幕、解说、片头(包括纪录片片名、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拍摄前言等)、片尾。
实践准备:将教学班分成7人左右一组的若干小组。组内成员经讨论后进行内部分工,确定拍照或摄像、后期视频制作、文字稿写作、解说配音等具体负责人员,并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实践的组织协调,保证每个成员都必须参与实践活动。
2、具体流程
(1)教师在课堂上公布具体实践内容。
(2)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选择实践内容,并结合实践内容对活动自行命名。
(3)小组在课下做出实践的初步方案(实践地点选择、成员具体分工、具体实践步骤等),下一次上课时交老师审阅。
(4)方案通过任课教师审核后,小组根据方案在课下进行实践活动。 (6)四周后(教师也可以自行确定上交时间),将制作好的纪录片上交。
(7)教师对实践成果进行打分并择优在课堂上展示,展示后就相关主题进行讨论,启发学生对现实公德问题的思考。
三、具体实践内容
1、大学生的公德现状——公共卫生领域:观察记录大学宿舍、教室、花园、体育馆等公共领域的卫生状况,特别关注大学生随地吐痰、随手扔烟头、扔废纸屑、扔果皮、扔餐饮袋等废弃物的现象,并对现象的可能成因进行“深度观察”和分析。通过对公共卫生领域的道德观察,进一步提升对公共卫生的意识与责任心,形成共建文明校园的心愿。
2、大学生的公德现状——公共秩序领域:通过对大学生在校园公共生活领域的排队情况、保持环境安静情况、交通秩序情况、上课秩序情况等的观察和记录,反思大学生对公共秩序的遵守的现状,并对可能成因和解决方案进行思考。通过对公共秩序的观察,重视社会公德对社会公共秩序的规范作用。
3、大学生的公德现状——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领域: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是高校教育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校园中出现的长流水、长明灯,图书资料丢失或被开天窗,食堂的饭菜浪费惊人等,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对比分析,反思大学校园公德现状及可能成因与对策。通过观察,增强爱护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的意识。
四、评价标准
1、小组分(90分):由老师根据每组的道德观察纪录片给每个小组分别打分。评分标准如下:
5
评分组成 纪录片内容 技术处理 其他 总分 分 值 评价标准 内容为原创,与实践要求相符;内容有深度,不仅能够反映校园道德状况,还能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时长在7-10分钟。 画面音质流畅,字幕清晰,片头片尾完整,解说清楚。 前期实践方案清晰完整、可操作性强;最终作业上交及时。 90
60 20 10
2、个人分(10分):由小组内部根据每位成员的贡献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打分。评分标准如下: 分数 9-10分 评分标准 积极参与小组实践活动,在小组中起组织作用,并带头发言。与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相互配合,对小组实践活动作出重要贡献。 积极参与小组实践活动,能配合小组、认真负责完成组内分配任务且完成出色。与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相互配合。 较积极参加小组实践,效果较好。 在小组实践方案制定、实践工作开展等过程中,比较被动,成果一般。 很少参与小组实践活动,工作被动,逃避责任,只做了极少的一点工作。 自始至终完全没有参加小组实践。 7-8分 5-6分 3-4分 1-2分 0分
模块三
职业素质调研
一、实践活动设计目的
通过该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提前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同时更要明白实现充分就业不仅仅要具有过硬的技能,更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素质,从而在大一年级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各种素养、有针对性地确立职业目标、进行生涯规划、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增强大学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措施 1、基本设置
实践时间: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学期末上交实践成果。
6
实践成果:调研报告(word文档),报告必须包含调研对象、调研方法、调研数据分析、调研结论以及对策建议等五部分,还可以适当插入调研照片资料等。
实践准备:将教学班分成7人左右一组的若干小组。组内成员经讨论后进行内部分工,并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实践的组织协调,保证每个成员都必须参与实践活动。
2、具体流程
(1)实践准备:
1)教师公布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要求。
2)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选题(在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并说明理由。各组内部成员分工由各组组长负责。
3)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人才招聘现场或企业进行调研。
(2)实践过程:
1)大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本项目实践教学内容,并写好实践记录。 2)每组的组长负责检查大学生出勤情况及实践记录完成情况。
3)实行实践小组长报告制度。小组长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应及时向指导老师报告,指导老师应做好记录并及时解决,无法解决的,向学生所在系部汇报。 (3)实践总结
1) 收集必要的材料,为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做准备。 2) 根据要求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并上交。
三、主题参考
以下是部分实践课题,大学生可任选一题,也可根据实际自行设计课题(自行设计选题需与任课教师协商,并征得老师同意):
1、本校学生就业选择与就业情况调查(可结合自身专业,调查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可以调查学校所有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2、某某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素质要求调查(根据大学生专业不同,选择不同企业)。 3、本校学生成功创业案例调查与分析。 4、优秀校友职业素养调研。
四、评价标准
调查报告成绩按100分计,85-100分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其中各项计分如下,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每一组的每一项打分,并汇成各组总分。
7
模块四
评价标准 调查对象明确,样本大小合理 调查方法恰当,可操作性强 调查数据丰富可靠,分析正确合理 调查结论合理明确,概况性强 调查过程清楚,调查报告条理清晰 总分 分 值 15 15 25 25 20 100 社会法治观念大调查
一、 设计目的
采用以公民法治观念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形式,结合本章节内容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网络和现场走访相结合、
口头采访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了解社会不同人群的法治观念,促进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二、具体措施
1. 基本设置
班级分小组,每个小组经过讨论后进行内部分工:查找调查问卷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发布网络问卷、进行现场走访调查、数据统计、走访总结等等,每位同学必须参与调查讨论, 不参与者不得分。 2. 具体流程
(1)结合本章节内容提炼主题。?(2)制作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提纲。 (3)在调查网站发布调查问卷(如问卷星网站),并通过论坛、微博、微信、QQ 等交互社区和软件进行问卷的推广。 (4)选择合适场地进行现场调查。 (5)进行后期数据汇总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三、注意事项
1. 进行现场调查时注意安全。?2. 调查问卷应该紧紧围绕法治观念这一主题,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调查。?3. 网络调查要进行充分的前期推广,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4. 现场调查可以直接让对方做问卷,也可以念给对方听,根据对方回答来选择相应答案。?5. 调查样本应该在200 份以上。?6. 网络问卷数据和现场调查数据应该汇总到一起。?7. 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应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分析数据时要科学、严谨,报告应该 图文结合。?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