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沟通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妈妈的心情
教师说明:我们平时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沟通应该是最顺畅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和家人在沟通时,出现了一些障碍?
1.请学生看图
(1)请学生看华华与妈妈之间的对话,并且说说图中华华做得对的部分有哪些? (2)请学生回忆自己是不是有类似的经历,并自由发言。 (3)自由发言:妈妈做的很好的部分有哪些? (4)自由发言:华华做得不好的地方有哪些? (5)自由发言:妈妈做的较不好的地方有哪些? 2.分组讨论:
(1)我们看到华华和妈妈都很担心对方,但是因为一时的表达方式不好,让母子的沟通产生了问题。
(2)沟通出现问题的场景是第几幅图画中描绘出来的?
(3)针对3-5图我们因该怎么做?让华华说清楚所发生的事,让妈妈可以表达对华华在学校发生打架事件的担心及不满,并能让事情较平顺的结束。
3.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换位思考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也可以使我们更了解对方为什么会有现在的表现从而有助于事情的顺利解决。
发展活动:不同感受
教师说明:不同的人在看待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做法,例如当妈妈不让我看卡通片时,我觉得很失望,我可能会大吵大闹,也可能会和妈妈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
1.请思考:刚才妈妈与华华的对话以不愉快收场,但如果如果在第四幅图所展现的场景中,双方能换一种态度对待,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是否是这样的呢?
2.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本子上。 3.请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将讨论结果演出来。 4.学生表演。
- 17 -
5.共同讨论:
(1)与开始时的情景相比,两个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后面的表现方式对于事情的处理有什么改变?
(3)针对同学们的表演,说说华华改变态度之后可能会带来的结果。 教师小结:宽容.接纳与体谅,善思.善言与善做,家人间的沟通会更顺畅,关系会更和谐。
综合活动 教师总结:
1.大多数亲子冲突的发生,是因为我们没有说出我们想要表达的事情,反而让父母把注意力转移到我们的态度上去了,
2.遇到事情要主动和父母沟通,沟通时要尽早说明事情发展的过程,相关的人及自己当时的态度或当时自己处理的方式,这样,父母不但可以知道事件始末,还可以知道自己的想法.做法。
3.父母有时也会有情绪,孩子也要试着去了解及体谅。 教学反思:
10.我会说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运用良好沟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信心。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我的感受
教师说明: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很晚才回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怎样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呢?
1.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或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2.教师请学生看两位同学不同的处理方式。 3.老师请全班学生观察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享: (1)两种表达方式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 18 -
(2)哪一种方式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 (3)哪一种方式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
(4)相同的事件,但孩子表达不同的方式,父母心里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5)如果你是做父母的,你希望你的孩子用哪种方式?为什么?
教师小结:表达方式不同,结果就不同,如果你想让自己说的话被别人接受.重视,就要精心设计。
发展活动:学会沟通
教师将写有“良好沟通方式“的海报张贴在黑板上并说明:良好的沟通不是批评别人,而是表达对事物本身和自己的感受,如此不仅能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让对方愿意调整他的做法。
1.教师讲解:良好的沟通公式:(1)当(事件)时;(2)我觉得(感受);(3)因为(原因)。
2.请学生阅读范例:爸爸答应假日全家出去玩,但是临时取消了。
当(爸爸临时取消全家出去玩的决定)时,我觉得(既难过又失望),因为(这是我期待已久的日子)。
3.学生填写到本子上:
(1)表妹弄坏了我最喜欢的玩具。
当(表妹弄坏我最喜欢的玩具)时,我觉得(很生气),因为(这是妈妈送我的生日礼物)。
(2)同学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拿走了我的笔记本。
当( )时,我觉得( ),因为( )。 4.教师向学生说明:如果遇到事情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教师向学生推荐促进沟通的语句:
(1)你的感觉…… (2)你的意思是……
(3)请你告诉我你的意思是……
(4)我想你的意思是……我的想法对吗? (5)……这是你想说的吗? (6)这件事给你的感受是……
(7)当我这么说的时候,你的感觉如何?
(8)请你帮助我了解你的意思,因为我有点不明白的地方。
- 19 -
(9)我是否做了什么事使你很生气?
(10)我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你对我感觉有所不同? 5.全班交流如何运用这些语句。
教师说明:以上语句要常练习,这样才能让良好的沟通变成一种处理事件的习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综合活动 教师总结:
1.无论是家庭还是班级,营造和谐的气氛,是每一个人共同的责任。 2.常常练习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使自己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如时间允许,可请全班学生提出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在以抽签的方式,让学生练习良好沟通的公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11.学会原谅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家人对家庭做出的贡献。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家庭应尽的责任。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共同的责任
1.教师出示小诗:全班一起朗诵。
2.教师说明:一个完整的家庭,需要家人做很多事来维持他的正常运转。请你们想一想一个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应尽哪些责任来维持他的正常运转。
3.请全班同学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
4.请学生在本子上填写自己认为家人应该为家庭做的事。
教师小结:一件事就是一份责任,所有的事使家人在家中倍感温暖,其实,那是背后的责任让我们获得的。
发展活动(一):家人的贡献
教师说明:经过全班的头脑风暴,我们了解到每个家庭需要家人各方面的责任来维持它的正常运转。其实,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论年龄大小.能力大小,每位家庭成员都在为家做贡献。
1.请学生思考:自己的家人对家庭有哪些贡献?
- 20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