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r3
? 增加行地址锁存器和列地址锁存器
原因:为减少芯片引脚数目,芯片采用分时传送地址码。 ? 增加了刷新计数器和相应控制电路 3.3.3 读/写周期、刷新周期 读写周期:P71 图3.8 刷新周期:
? 集中刷新:在每个刷新周期中将所有行集中刷新。 ? 分散式刷新:每行的刷新插入到正常的读写周期中。
3.3.4 存储器容量的扩充 1. 字长位数扩展
方法:各芯片的地址线和控制线共用,数据线单独分开。 所需芯片数:d=设计要求的存储器容量/已知芯片的存储容量 例如:P73 例2 图3.9 2. 字存储容量扩展
方法:各芯片的地址线和数据线共用,控制线中读写信号共用,但使能信号、片选信号单独分开。
所需芯片数:d=设计要求的存储器容量/已知芯片的存储容量 例如:P73 例3 图3.10
3. 存储器模块条
即内存条。
3.3.5 高级的DRAM结构(略)
3.3.6 DRAM主存读写的正确性校验(略)
3.4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
了解几种ROM的可读写性和读写方法。
? 掩模ROM ? PROM ? EPROM
? EPROM (EEPROM) ? FLASH ROM
2
3.5 并行存储器
目的:提高存储器的读写速度,缓和CPU与存储器之间的速度差异。 3.5.1双端口存储器 1.双端口存储器的逻辑结构
同一个存储器具有两组相互独立的读写控制线路
2.无冲突读写控制
当两个端口的地址不相同时,在两个端口上进行读写操作,一定不会发生冲突。当任一端口被选中驱动时,就可对整个存储器进行存取,每一个端口都有自己的片选控制和输出驱动控制。 3.有冲突的读写控制
当两个端口同时存取存储器同一存储单元时,便发生读写冲突。为解决此问题,特设置了BUSY标志。
由片上的判断逻辑决定对哪个端口优先进行读写操作,而暂时关闭另一个被延迟的端口。
1.CE判断:如果地址匹配且在CE之前有效,片上的控制逻辑在CEL和CER之间进行判断来选择端口。
2.地址有效判断:如果CE在地址匹配之前变低,片上的控制逻辑在左、
右地址间进行判断来选择端口。
3.5.2多模块交叉存储器 1.存储器的模块化组织
一个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的主存储器是线性编址的。这些地址在各模块有两种安排方式:一种是顺序方式,一种是交叉方式。 2.多模块交叉存储器的基本结构
下面做定量分析:我们认为模块字长等于数据总线宽度,模块存取一个字的存储周期为T,总线传送周期为τ,存储器的交叉模块数为m,为了实现流水线方式存取,应当满足 T=mτ(m=T/τ称为交叉存取度)
交叉存储器要求其模块数必须大于或等于m,以保证启动某模块后经mτ时间再次启动该模块时,它的上次存取操作已经完成。这样,连续读取m个字所需的时间为t1=T+(m-1)τ
而顺序方式存储器连续读取m个字所需时间为t2=mT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