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
工会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
摘 要:构建和谐校园对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承担重要责任。从认识工会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的角度,讨论工会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措施。 关键词:工会工作;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提出的新课题。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对高校而言,必然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本文从工会工作的角度,探讨工会工作如何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给高校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空间。在我国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高校工会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协调作用
协调作用是指工会在上级工会和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等为载体,协调学校改革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依法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学校的团结与稳定。
构建和谐校园的首要任务就是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是和谐校园发展的动力,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教职工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民主
管理和民主监督,是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教职工具有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思想相对活跃、诉求更加多维、民主意识更加强烈等特点。在进行高校内部的各项改革过程中,在处理某些重要的利益关系时,教代会是化解和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教代会的形式来讨论学校改革的方针和政策,从而使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建设大局上来,公平、公正、公开地解决问题,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校务公开制度是高校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保证教职工知情权的主要途径。要使教职工行使自己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主要是通过工会组织,代表教职工参与学校的各项民主管理工作。对涉及学校政务、财务、人事以及学校重大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等应及时通报公开,保证教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得以实现。同时,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高校工会要积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主动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向学校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反映教职工的呼声与要求,依法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凝聚作用
凝聚作用是指高校工会动员和组织广大教职工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工作,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教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激发广大教职工爱校敬业的热情,增强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凝聚力。高校工会可以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调整教职工的心理状态,促进学校的精
神文明建设,从而产生良好的精神效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沟通效能。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职工进行心理沟通、交流思想,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团结的桥梁与纽带。 二是吸引效能。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激发教职工的兴趣,吸引注意力,增强凝聚力。
三是激励效能。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对教职工的目标激励、信任激励和关心激励。
四是娱乐休息效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教职工在工作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为教职工身心健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是情感宣泄效能。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能使教职工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又能使关系双方相互激励,还能形成互补,产生合力,实现人的自身价值。
六是审美熏陶效能。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活动场所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是校园文化所衬托出的人文精神的化身,能潜移默化地对教职工的审美观念进行熏陶、塑造。 (三)教育作用
教育作用是指高校工会以职业道德培训、专题讲座、课件设计比赛、讲课比赛、学术报告等学术活动和协会组织活动为载体,教育广大教职工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校的师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职工队伍,促进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