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xx工程盾构施工应急预案 - 图文
左、右线盾构区间垂直下1.2穿Φ500.21 (400、600)污水管 1.2.22 1.2.23 右线盾构区间垂直下穿Φ400污水管 左线盾构区间垂直下穿Φ400污水管 K30+950 材质为混凝土,企口,内底深度6.6m,内底距区间结构竖向净距为7.16m,管内底标高24.72m 材质为混凝土,企口,内地深度5.15m,内底距区间结构竖向净距为7.06m,管底标高20.87m 材质为混凝土,企口,内地深度5.05m,内底距区间结构竖向净距为4.03m,管内底标高21.04m 材质为混凝土,企口,内地深度3.28m,内底距区间结构竖向净距为11.31m,管内底标高22.04m 材质为混凝土,企口,内地深度3.5m,内底距区间结构竖向净距为11.58m,管内底标高21.83m 材质为混凝土,内底深度4.27m,内底距区间结构竖向净距为9.152m,管内底标高21.23m 一级 K31+120 一级 K31+190 一级 左、右线盾构1.2区间垂直下.24 穿Φ600污水管 左、右线盾构1.2区间垂直下.25 穿Φ600污水管 左、右线盾构1.2区间垂直下.26 穿Φ400污水管 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3.1 工程地质
K31+850 一级 K31+910 一级 K32+040 一级 考虑到xx工程勘察地层划分的统一性,拟建线路沿线地层编号不连续,根据野外勘探结果和土工试验成果,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对本次所勘探地层进行划分,本次勘探最大孔深45m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按成因年代分为人工堆积层(Qml)、第四纪新近沉积层(Q42+3al+pl)、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Q41al+pl)、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Q3al+pl)等四大层,按地层岩性进一步分为8个小层。各层土的地层岩性及其特点自上而下依次为:
房渣土①层:杂色,稍密,稍湿,含砖块、灰渣和植物根等,表层多为沥青路面; 粉质粘土填土①1层:褐黄色,稍密,稍湿,含云母、氧化铁、砖块、灰渣等,压缩模量Es1=3.36~7.40 Mpa,属中高~高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填土薄层;
粉土填土①2层:褐黄色,稍密,湿~很湿,含云母、氧化铁、砖块、灰渣和植物根等,轻探击数平均值为31(17~71),属高压缩性土;
人工填土层连续分布,厚度为1.0~6.9m,层底标高为25.15~19.98m。
9
粉土②层:褐黄色,中密~密实,稍湿~湿,压缩模量平均值=8.29MPa,属中高压缩性土,含云母和有机质等,局部夹粉砂夹层;
=6.89MPa,
粉质粘土②1层:褐黄色,很湿,可塑,压缩模量平均值Es1 =4.51MPa,Es2 =5.41MPa,属中高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姜石,偶含有机质,局部夹粉土薄层;
细粉砂②3层:褐黄~灰色,中密,稍湿~湿,标贯击数平均值为20,中密,属中低压缩性土,该层仅个别钻孔揭示。
本大层在线路起点至线路里程K31+000处附近并无分布,自线路里程K31+000处附近向东连续分布,厚度为0~4.8m,层底标高为22.46~19.12m。
粉土③层:褐黄色,中密~密实,稍湿~湿,压缩模量平均值Es1 =7.42MPa,
Es2=8.28MPa,属中高压缩性土,含云母和有机质等,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呈透镜体分
布;
粉质粘土③1层:褐黄色,湿~很湿,可塑,压缩模量平均值Es1 =5.94MPa,
Es2=6.96MPa,属中高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姜石,偶含有机质,局部夹粘土薄层,
分布较连续;
粉细砂③3层:褐黄~灰色,中密,湿,标贯击数平均值为24,中密,属低压缩性土,该层主要分布于出入段线K0+270~K0+430段。
本大层连续分布,厚度为3.2~13.4m,层底标高为18.02~12.41m。
粉质粘土④层:灰色~褐黄,稍湿~湿,可塑,压缩模量平均值Es1 =8.12MPa,
Es2=9.14MPa,属中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粉土薄层,连续分布;
粉细砂④3层:褐黄~灰色,密实,稍湿,标贯击数平均值为41,属低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薄层,分布较连续。
本大层连续分布,厚度为3.3~8.9m,层底标高为12.52~7.51m。
粉细砂⑤层:灰黄~灰色,密实,稍湿,标贯击数平均值为45,密实,属低压缩性土,局部夹粘性土、粉土薄层,不连续分布(主要分布于区间的中、东段);
中粗砂⑤1层:灰黄~灰色,密实,湿,标贯击数平均值为48,密实,属低压缩性土,含云母,少量圆砾,局部夹粉质粘土,不连续分布(主要分布于区间的中、西段及出入段线);
粉质粘土⑤2层:灰黄~灰色,稍湿~湿,可塑,压缩模量平均值Es1 =11.83MPa,
10
Es2=13.50MPa,属中低压缩性土,含云母和氧化铁等,局部夹粉土或粘土薄层。
本大层连续分布,厚度为1.4~12.0m,层底标高为9.14~-1.99m。
粉质粘土⑥层:灰黄~灰色,稍湿~湿,可塑,压缩模量平均值Es1 =10.73MPa,
Es2=12.23MPa,属中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粉土薄层,连续分布;
粉土⑥2层:灰黄~灰色,密实,稍湿~湿,压缩模量平均值Es1 =13.03MPa,
Es2=14.22MPa,属中低压缩性土,含云母和氧化铁等,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呈薄层透镜体分布;
本大层连续分布,厚度为0.9~10.5m,层底标高为3.52~-6.39m。
细中砂⑦层:灰黄~灰色,密实,稍湿~湿,标贯击数平均值为52,密实,属低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薄层,连续分布;
粉质粘土⑦2层:灰黄~灰色,湿,可塑~硬塑,压缩模量平均值Es1 =14.87MPa,
Es2=17.20MPa,属中低压缩性土,含云母和氧化铁等,局部夹粉土薄层,呈透镜体分布。
粉质粘土⑧层:灰色,很湿,可塑,属低压缩性土,含云母和氧化铁等。 3.2 水文地质
详细勘察钻孔最大深度45m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线路赋存四层地下水,分别为上层滞水(一)、潜水( 二)、承压水或层间潜水( 三) 和承压(四)。其中承压水或层间潜水(三)在本工程场地表现为承压水,简称承压水(三)。
地下水详细情况如下:
上层滞水(一):含水层岩性为粉土② 层、粉土③ 层以及局部填土层,水位标高为22.02 ~ 21.11m ,水位埋深3.4 ~ 4.7m 。该层水分布不连续,透水性较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等垂直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的方式排泄。
潜水( 二): 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④ 3 层,钻孔揭露含水层厚度0.4 ~ 3.8m ,水位标高为14.24 ~ 11.82m ,水位埋深为10.35 ~ 13.38m 。该含水层属于中等透水层,分布较连续。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方式排泄。
承压水( 三): 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⑤层、中粗砂⑤1层,钻孔揭露含水层厚度 4.3~9.2m ,水头标高为12.84 ~ 8.79m ,水头埋深为13.1 ~ 17.8m 。该含水层属于中等强透水层,连续分布。含水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的方式排泄。
11
承压水( 四):含水层岩性为细中砂⑦ 层,水头标高为3.79 ~ 0.52m ,水头埋深为21.8 ~25.4m 。该含水层属于强透水层,连续分布。含水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的方式排泄。
历年最高水位及设防水位
1959年地下水潜水(含上层滞水)最高水位标高接近自然地面; 1971~1973年最高水位标高接近自然地面;
近3 ~ 5年潜水最高水位标高:22m (水位埋深约3.5m ); 抗浮设防水位标高建议取22.5m(水位埋深约3.0m )。 防渗设计水位建议取自然地面。
第三章 工程重难点
3.1洞门破除风险预防及处理是本工程的重点 3.1.1 预防措施
盾构端头采用WSS双重管旋喷加固,加固体强度较高,正面土体稳定性较好,其主要的风险点在于加固体与车站围护结构的外侧表面结合不好及加固体之间的密实度未达到施工要求。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则洞门破除时很容易产生土体失稳现象,故在洞门破除前要做好预防措施:
①加固体抽芯检测
盾构端头抽芯检测共抽5根。依据抽芯的结果对盾构端头加固的效果进行评价,若质量达不到要求,则对加固体进行补充加固。
② 洞门水平观察孔
洞门破除前15~20天,对洞门区域进行抽芯试验和通过水平观察孔来检测盾构端头的加固效果,主要是观察正面土体的含水量及土体的加固强度等。通过水平观察孔观察,计算土体的渗水量与设计值比较评定渗水情况。
③ 抢险物资的储备
破除洞门前,准备好注浆泵及相关的应急抢险物资(水泥、砂子和棉被等),一旦洞门漏砂或塌陷就立即使用注浆泵对漏砂处进行封堵。
④ 紧急安全通道
利用盾构井后方的明挖车站结构设臵破除洞门时的紧急安全通道,在施工期间,严禁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