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2006
足够灵敏度。
4.10.6 远方跳闸保护的出口跳闸回路应独立于线路保护跳闸回路。 4.10.7远方跳闸应闭锁重合闸。 4.11 电力电容器组保护
4.11.1 对3 kV及以上的并联补偿电容器组的下列故障及异常运行方式,应按本条规定装设相应的保护:
a) 电容器组和断路器之间连接线短路; b) 电容器内部故障及其引出线短路;
c) 电容器组中,某一故障电容器切除后所引起剩余电容器的过电压; d) 电容器组的单相接地故障; e) 电容器组过电压; f) 所联接的母线失压。
g) 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容器组,各组对中性点的单相短路。
4.11.2 对电容器组和断路器之间连接线的短路,可装设带有短时限的电流速断和过流保护,动作于跳闸。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按最小运行方式下,电容器端部引线发生两相短路时有足够灵敏系数整定,保护的动作时限应防止在出现电容器充电涌流时误动作。过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按电容器组长期允许的最大工作电流整定。
4.11.3 对电容器内部故障及其引出线的短路,宜对每台电容器分别装设专用的保护熔断器,熔丝的额定电流可为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2.0倍。
4.11.4 当电容器组中的故障电容器被切除到一定数量后,引起剩余电容器端电压超过110%额定电压时,保护应将整组电容器断开。为此,可采用下列保护之一:
a) 中性点不接地单星形接线电容器组,可装设中性点电压不平衡保护; b) 中性点接地单星形接线电容器组,可装设中性点电流不平衡保护;
c) 中性点不接地双星形接线电容器组,可装设中性点间电流或电压不平衡保护; d) 中性点接地双星形接线电容器组,可装设反应中性点回路电流差的不平衡保护。 e) 电压差动保护;
f) 单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可采用开口三角电压保护。
电容器组台数的选择及其保护配置时,应考虑不平衡保护有足够的灵敏度,当切除部分故障电容器后,引起剩余电容器的过电压小于或等于额定电压的105 9/6时,应发出信号;过电压超过额定电压的 110%时,应动作于跳闸。
不平衡保护动作应带有短延时,防止电容器组合闸、断路器三相合闸不同步、外部故障等情况下误动作,延时可取0.5 s。
4.11.5 对电容器组的单相接地故障,可参照4.4.3的规定装设保护,但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电容器组,可不再装设单相接地保护。
4.11.6 对电容器组,应装设过电压保护,带时限动作于信号或跳闸。
4.1 1.7 电容器应设置失压保护,当母线失压时,带时限切除所有接在母线上的电容器。 4.1 1.8 高压并联电容器宜装设过负荷保护,带时限动作于信号或跳闸。 4.1 1.9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应装设反应下列故障及异常情况的保护:
133
a) 电容器组保护 1) 不平衡电流保护; 2) 过负荷保护;
保护应延时告警、经或不经延时动作于三相永久旁路电容器组。 b) MOV(金属氧化物非线性电阻)保护 1) 过温度保护; 2) 过电流保护; 3) 能量保护。
保护应动作于触发故障相GAP(间隙),并根据故障情况,单相或三相暂时旁路电容器组。 c) 旁路断路器保护
1) 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经延时三相永久旁路电容器组; 2) 断路器失灵保护,经短延时跳开线路两侧断路器。 d) GAP(间隙)保护 1) GAP自触发保护; 2) GAP延时触发保护; 3) GAP拒触发保护; 4) GAP长时间导通保护。
保护应动作于三相永久旁路电容器组。 e) 平台保护
反应串联补偿电容器对平台短路故障,保护动作于三相永久旁路电容器组。 f) 对可控串联电容补偿装置,还应装设下列保护: 1) 可控硅回路过负荷保护; 2) 可控阀及相控电抗器故障保护; 3) 可控硅触发回路和冷却系统故障保护; 保护动作于三相永久旁路电容器组。 4.12 并联电抗器保护
4.12.1 对油浸式并联电抗器的下列故障及异常运行方式,应装设相应的保护:
a) 线圈的单相接地和匝间短路及其引出线的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 b) 油面降低;
c) 油温度升高和冷却系统故障; d) 过负荷。
4.1 2.2 当并联电抗器油箱内部产生大量瓦斯时,瓦斯保护应动作于跳闸,当产生轻微瓦斯或油面下降时,瓦斯保护应动作于信号。
4.12.3 对油浸式并联电抗器内部及其引出线的相问和单相接地短路,应按下列规定装设相应的保护:
4.12.3.1 66 kV及以下并联电抗器,应装设电流速断保护,瞬时动作于跳闸。 4.1 2.3.2 220 kV~500 kV并联电抗器,除非电量保护,保护应双重化配置。 4.12.3.3 纵联差动保护应瞬时动作于跳闸。
134
4.1 2.3.4 作为速断保护和差动保护的后备,应装设过电流保护,保护整定值按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整定,保护带时限动作于跳闸。
4.12.3.5 220 kV~500 kV并联电抗器,应装设匝间短路保护,保护宜不带时限动作于跳闸。 4.12.4对220 kV~500 kV并联电抗器,当电源电压升高并引起并联电抗器过负荷时,应装设过负荷保护,保护带时限动作于信号。
4.12.5对于并联电抗器油温度升高和冷却系统故障,应装设动作于信号或带时限动作于跳闸的保护装置。
4.12.6 接于并联电抗器中性点的接地电抗器,应装设瓦斯保护。当产生大量瓦斯时,保护应动作于跳闸,当产生轻微瓦斯或油面下降时,保护应动作于信号。
对三相不对称等原因引起的接地电抗器过负荷,宜装设过负荷保护,保护带时限动作于信号。 4.12.7 330 kV~500 kV线路并联电抗器的保护在无专用断路器时,其动作除断开线路的本侧断路器外还应起动远方跳闸装置,断开线路对侧断路器。
4.12.8 66 kV及以下干式并联电抗器应装设电流带断保护作电抗器绕组及引线相间短路的主保护;过电流保护作为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零序过电压保护作为单相接地保护,动作于信号。 4.13 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保护
4.13.1 电压为3 kV及以下的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对下列故障及异常运行方式,应装设相应的保护:
a) 定子绕组相间短路; b) 定子绕组单相接地; c) 定子绕组过负荷; d) 定子绕组低电压; e) 同步电动机失步; f) 同步电动机失磁;
g) 同步电动机出现非同步冲击电流; h) 相电流不平衡及断相。
4.13.2 对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及其引出线的机间短路故障,应按下列规定装设相应的保护: 4.13.2.1 2 MW以下的电动机,装设电流速断保护,保护宜采用相式。
4.13.2.2 2 MW及以上的电动机,或2 MW以下,但电流速断保护灵敏系数不符合要求时,可装设纵联差动保护。纵联差动保护应防止在电动机自起动过程中误动作。
4.13.2.3 上述保护应动作于跳闸,对于有自动灭磁装置的同步电动机保护还应动作于灭磁。 4.13.3 对单相接地,当接地电流大于5 A时,应装设单相接地保护。
单相接地电流为10 A及以上时,保护动作于跳闸;单相接地电流为10 A以下时,保护可动作于跳闸,也可动作于信号。
4.13.4 下列电动机应装设过负荷保护:
a) 运行过程中易发生过负荷的电动机,保护应根据负荷特性,带时限动作于信号或跳闸。 b) 起动或自起动困难,需要防止起动或自起动时间过长的电动机,保护动作于跳闸。 4.13.5 下列电动机应装设低电压保护,保护应动作于跳闸:
a) 当电源电压短时降低或短时中断后又恢复时,为保证重要电动机自起动而需要断开的次要电
135
动机;
b) 当电源电压短时降低或中断后,不允许或不需要自起动的电动机;
c) 需要自起动,但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在电源电压长时间消失后,须从电力网中自动断开的电动机;
d) 属Ⅰ类负荷并装有自动投入装置的备用机械的电动机。
4.1 3.6 2 MW及以上电动机,为反应电动机相电流的不平衡,也作为短路故障的主保护的后备保护,可装设负序过流保护,保护动作于信号或跳闸。
4.1 3.7 对同步电动机失步,应装设失步保护,保护带时限动作,对于重要电动机,动作于再同步控制回路,不能再同步或不需要再同步的电动机,则应动作于跳闸。
4.13.8 对于负荷变动大的同步电动机,当用反应定子过负荷的失步保护时,应增设失磁保护。失磁保护带时限动作于跳闸。
4.13.9 对不允许非同步冲击的同步电动机,应装设防止电源中断再恢复时造成非同步冲击的保护。 保护应确保在电源恢复前动作。重要电动机的保护,宜动作于再同步控制回路。不能再同步或不需要再同步的电动机,保护应动作于跳闸。 4.14 直流输电系统保护
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与保护可以是统一构成的,其中保护部分的功能应满足本条的要求。 4.14.1 直流输电系统保护应覆盖的区域设备包括:
a) 交流滤波器、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及交流滤波器组的母线; b) 换流变压器及其交流引线; c) 换流阀及其交流连线; d) 直流极母线; e) 中性母线; f) 平波电抗器; g) 直流滤波器;
h) 切换各种运行方式的转换开关、隔离开关及连接线; i) 双极的中性母线与接地极引线的连接区域; j) 接地极引线; k) 直流线路。
4.14.2 直流输电系统保护应能反应如下故障:
a) 交流滤波器组/并联电容器组母线上的各种短路故障、过电压;
b) 交流滤波器组/并联电容器组的电容器故障,电阻、电感的故障或过载,内部的各种短路,以及元器件参数的改变等;
c) 换流变压器及其引线的各种故障(参考变压器保护的有关章节),直流系统对变压器的影响,如直流偏磁;
d) 换流器(含整流和逆变)的故障,包括交流连线的接地或相间短路故障、换流器桥短路、过应力(加过压、触发角过大、过热)、丢失触发脉冲或误触发、换相失败等;
e) 换流阀故障,包括可控硅元件、阀均压阻尼回路、触发元件、阀基电子回路等; f) 极母线及其相关设备的接地故障及直流过电压;
13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