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之《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第一课时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因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让学生增强程序正义观念意识,因而在上述学习中,注意有重点地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三大诉讼的法定程序并体会程序的公正性,为达到此意图,在教学中设置“交流研讨”环节,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使学生理解诉讼程序的公平与正义。
一案多用,充分发挥案例的教学使用价值,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出示“案例3”,从程序公正角度巧妙设置问题,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引导,引发学生思考。对照分析诉讼程序,讲解实体公正的标准,以此加深学生对司法程序公正的形象理解并给予有针对性的重点分析。
<设置问题>
案中胡某的行为明明违法了,为什么人民法院却判决他胜诉?
2. 你认为人民法院判胡某胜诉合法吗?这体现了什么?
1.
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再次交流研讨、分析案例,结合课件的演示,形象理解程序公正、司法公正的深刻内涵。
所设置问题需要学生在观察案例,学习诉讼基本程序基础上,深入思考,找到答案。教师可予以讲解并补充介绍实体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含义,让学生真正懂得司法公正的法律意义。
(二)确保司法程序公正(板书) 1.司法公正、程序公正的含义(板书) 2.判断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板书)
教师用课件展示宋鱼水法官资料及工作图片,从司法者角度引申升华司法公正的现实社会意义,进入增强程序正义观念的学习。
学生结合课件材料,交流研讨,加深对司法公正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确保司法公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板书) 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可以再次利用教学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案例审判结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帮助理解司法公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样既让学生动起来,又使学生在动中提高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并引出本节课第三个问题“增强程序正义观念”的学习。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多媒体课件回顾诉讼程序的图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谈对诉讼程序正义的认识。
<设置问题>
1. 为什么要制定和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 2. 你认为国家司法机关应该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三)增强程序正义观念(板书) 1.法律程序的内涵(板书)
2.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板书) 3.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板书)
教师结合教材第94页互动在线栏目内容,让学生分组探究,在讨论、解决设置问题的基础上、揭示程序正义保障司法正义,是社会正义的具体体现之一。并做主题升华:法律规定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以程序正义保障司法公正,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做到程序正义,需要每一个公民增强程序正义观念。并借用古老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再次紧扣教学主题,培养学生程序正义观念。
学生交流研讨、体悟理解。 [课堂小结]
诉讼的内涵及种类 诉讼的基本程序 刑事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程序
崇 行政诉讼程序
尚 司法公正及程序正义的含义 程 确保司法程序公正 判断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 序 确保司法公正的意义 正 法律程序的内涵 义 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教师以知识体系图的板书形式,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总结时,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巩固相关法律知识,深化程序正义法律意识。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体验导行】
[课堂练习]
运用“蓝极速网吧纵火案”进行课堂练习,利用案例强化认识,渗透德育教育,进行能力升华。
最轻率的报复,最沉痛的代价
家在北京的初中生宋某(14岁)、张某(13岁)因两周前与“蓝极速”网吧的服务员发生纠纷,起意报复,在火灾现场附近的加油站购买1.8升汽油,于2002年6月16日凌晨纵火,造成了25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惨剧,并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6月18日,警方将两名涉嫌纵火的初中学生抓获。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2年8月27日对“蓝极速网吧”放火案作出一审判决:
因嫌疑人在犯罪时均未成年,依法对他们从轻处罚。
以放火罪判处被告人宋某某(男,14岁)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张某(男,13岁)因不满14周岁,未追究刑事责任,已于2002年6月28日被北京市公安局收容教养。
<设置问题>
1.本案属于何种诉讼?案件的起因是什么? 2.案中宋某、张某分别会受到何种处罚? 3.你认为法院会怎么判决?依据是什么? 4.在遇到类似纠纷时,你会选择什么解决方式?
学生学以致用,结合本结课所学知识分组交流讨论、分析案例,深入思考,强化守法意识。
教师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选用一组感人材料,创设情境,以母爱拨动学生心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弦,以情感开启青少年良知,从而渗透德育主题,加强对学生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法制宣传教育。
材料:
人生最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最苦莫过于“子债母偿”,当一个年迈苍苍的母亲看着街头巷尾的通缉令上儿子那划着大叉的照片,此时此刻她的心必定是滴着血的;当死神的子弹射穿了年轻儿子的头颅,此时的母亲又经历着怎样的肝肠寸断?当已近崩溃的老母带着忏悔的泪水跪倒在儿子一手炮制惨案的受害人家属面前,简单的“痛苦”二字已是轻描淡写的描述。我们无语,惟愿天下母亲不再受此熬煎……
【课后作业】
1.搜集一个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诉讼程序方面的分析。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17岁,我的法律责任是什么?”为题,写一篇课后记(不少于300字)。
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分层次巩固知识,提高认识。 板书设计
一、崇尚程序正义 (一)诉讼的基本程序 1.诉讼的内涵及种类 2.刑事诉讼程序 3.民事诉讼程序 4.行政诉讼程序 (二)确保司法程序公正 1.司法公正及程序公正的含义 2.判断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
3.确保司法公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1.法律程序的内涵 2.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 3.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案例情境——设疑探究——启迪思维——激趣导思——引导学习——巩固提高——能力升华——学以致用。
在教法学法上,以案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为主,用案例作教学主线贯串本课知识,精选案例,一案多用,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从不同角度发掘案例的使用价值,通过学习案例让学生掌握教材法律知识。
整体教学思路清晰,线索明朗,理论与实际结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好。 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可以精心选择“三贴近”案例,从诉讼法的角度予以客观评析,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诉讼程序与司法公正以及社会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更有利于学生诉讼意识的培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