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文化符号二:瓷器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
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2)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4分)
文化符号三:丝绸
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简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据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3)据材料,中国丝绸外传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海上丝绸之路。(4分)
27.(18分)近代以来,铁路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许多历史人物以此寄寓理想和追求。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明确提出铁路乃自强根本,是修筑铁路的积极主张者。19世纪70年代,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曾拜谒过恭亲王(奕
,向他说明修筑铁路的好
处,他也深以为然,但却说没有人敢牵头主持修路事宜。我又恳请他向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禀明,他说她们受到的压力很大,也不能决定是否该支持修筑铁路,自此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5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4分)概括材料反映的时代特点。(2分)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设。他曾说:“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他提出了修筑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宏图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1万余公里。
——摘编自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铁路作用的认识。(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宏图伟略”在民国时期难以实现的原因。(4分)
材料三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正式访问日本。这次访日正值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前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心中正在勾画着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10月26日,邓小平乘坐新干线高速列车,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他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据央视大型文献记录片《旗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应怎样理解“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4分)我们是怎样“跑”起来的? (2分)
28.(16分)和平、合作是历史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阶段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概况 1939年至1942年末 先是德国人、后是日本人获得胜利和扩张 1942年末至1943年 同盟国开始反攻 6
第三阶段 1944年至1945年 同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胜利 ——摘编自阿德勒等的 《世界文明史(下册)》
(1)探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战争由第一阶段向第二、三阶段转化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杜鲁门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冷战结束后,沃尔弗斯称:“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因为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
——摘编自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
(2)据材料二,归纳杜鲁门和袄尔弗斯的共同主张。(4分)此类主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哪些威胁?(2分)
材料三 让不同制度的国家互相敞开大门,以此增进彼此间的尊重与了解。彼此相信一种制度会吸收另一种制度的长处,在相互的合作与和平中共存。也许我们每个国家,在持有适当的自卫能力的同时能够与其他国家签订互不侵略与互不颠覆的公约,重建世界秩序,在其中的每个国家都会保持主权独立。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3)据材料三,作者认为不同制度的国家间应该如何相处? (6分)
7
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D 2.C 3.B 4.B 5.B 6.C 7.C 8.A 9.B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B 18.D 19.A 20.A 21.B 22.C 23.A 24.A 2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 50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得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 26.(16分)答案要点:
(1)史实:实行分封制、百家争鸣、诸侯纷争。(答对一点得2分,共2分) 意义:国家和权力的象征。(2分) (2)地位:成为重要外贸商品(2分)
原因:制瓷等手工业发达,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达。(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3)影响:丰富了丝路沿途人们的服饰,促进了海外丝织技术的发展。(2分) 评价: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4分) 27.(18分)答案要点:
(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4分)特点:近代化进程开启,守旧势力依然强
大。(2分)
(2)认识:铁路国计民生和民国存亡。(2分)
原因:政局不稳,战乱频繁,经济凋敝,技术落后。(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3)理解:
层次一:表达了迅速发展铁路事业的愿望。(2分) 层次二:表达了迅速提高科技水平的愿望。(3分) 层次三:表达了迅速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愿望。(4分)
跑: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2分) 28.(16分)答案要点:
(1)原因: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美国参战;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