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认定(201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复习导入】
1.(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①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②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先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
(2)先根据条件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行驶360km。每小时行90km,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km,要行x小时。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2.引入新课。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组织学生描述图画上的内容和数学信息。
问题: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多少钱? (1)想一想: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寻找条件,独立思考,列式算一算,再在小组中交流。 (2)指名说一说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这样计算:
28÷8×10 =3.5×10 =35(元)
(3)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说明: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4)教师: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5)指名汇报。说一说解答方法。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
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6)组织学生设未知数,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方程解答。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7)指名检验。
师说明:在列式时,同学们可能感到很陌生,列正比例的式子是什么样的,就是列出两组比,并且比值要相等和题中的意义要相符,比如,此题比值的意义是每吨水的价钱一定,那么你所列的比的比值一定要表示每吨水的价钱。应列出: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28×10 x=280÷8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8)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请同学们按照例5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时指一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列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课堂作业】
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1)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指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6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用比例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读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 【重点难点】
掌握用反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6。
一个办公室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提问:以前我们是怎样解答的?这样解答是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这道题里哪个量是不变的量?
(1)仿照例5的解题过程,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例6。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练习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检查解答过程,结合提问弄清为什么要列成积相等的式子。
(2)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求总数量的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用反比例关系解答这道题,应该怎样想,怎样做?
(3)指出:解答例6要按题意列出关系式,判断反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反比例关系的乘积一定,也就是相对应数值的乘积相等,列式解答。
2.小结解题思路。
(1)请同学们根据例6的解题过程,想一想应用比例知识解题,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大家交流。 (3)指一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4)指出:应用比例的知识解题,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板书:判断比例关系)再找出相关联的量的对应数值,(板书:找出对应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意义列出等式解答。(板书:列出等式解答)
追问:你认为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怎样来列出等式?(正比例等式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积相等)
【课堂作业】
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1)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指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答案:
第2题:解:设可以买x支。 2x=1.5×4 x=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材第6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比例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
3.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归纳整理有关比例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
【复习回顾】
1.教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用投影出示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解比例?
(2)解比例的过程与要求是什么?
接着完成教材第65页第2题(强调书写与格式)。 ①学生独立练习。 ②请4位学生上讲台板演。
③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每步运算的根据是什么? 3.用投影出示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的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