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石家庄市名校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减小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动的过程中密度不变
2.小雪利用烧杯承载某种液体,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该液体的密度,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的质量为40g
B.液体的密度为1.00×103kg/m3 C.液体的密度为1.33×10kg/m
D.当烧杯中装有60cm的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80g
3.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大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
3
3
3
A. B.
C. D.
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飞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低 C.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后,速度变大
D.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5.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 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6.如图所示,用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A.小于10cm C.等于20cm
B.大于10cm小于20cm D.大于20cm
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 B.冰糕冒“白气”是升华 C.水烧开了冒泡是汽化 D.冬天树上的“雾凇”是凝固
8.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A. B.
C. D.
9.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10.列物理知识与应用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超声波——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B.次声波——监测核爆炸 C.红外线——夜视仪 D.紫外线——验钞机 二、填空题
1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 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________.
12.小丽同学研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关系,下图是她利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画出的质量随体积变化图象。请根据图象归纳出这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m?______。
13.人们常会将金鱼放入球形鱼缸中喂养。如图所示的两张照片,是分别从水面上方和鱼缸侧面拍摄的,前者是光的________(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从侧面看,球形鱼缸相当于________镜,使我们看到更大的像。
14.如图是用水壶烧开水的情景,请说明为什么离壶嘴较远的a处“白气”比较浓,而靠近壶嘴的b处却没有“白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他所记录的时间比真实的跑步时间________(多/少)________秒(保留两位小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16.身高1.75m的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________m.如果他向镜面移近0.5m,他的像高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5m。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一体积为10﹣3m3的立方体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刚好有四分之一露出水面.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质量; (3)木块的密度;
(4)若用手将木块缓慢压入水中,当木块没入水中时,手对木块的压力.
18.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直道实验线2018年手底将在四川建成,试验线安装在一条直径4.2m,长140m的特制管道里,测试时可以将单人乘坐的列车模型加速到最大400km/h。若测试时,用2.8s时间通过140m距离,将列车模型由静止加速至360km/h,(若不考虑列车模型自身的长度)求: (1)列车模型在加速通过特制管道的过程,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列车模型以36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该特制实验管道,通过时间是多少秒? 四、实验题
19.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④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
(2)小组成员认为该方案会使测量结果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组成员改进了实验方案,下列正确操作下顺序为_____ a.根据??m,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Vb.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c.往烧杯中导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d.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e.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体积 20.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焦距f=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之后应将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A。
(2)再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则像B比像A_____(填“大”或“小”)
21.如图是小东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东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若蜡烛M向玻璃板近,应将蜡烛N向_____(选填“远离”或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N重新和M的像重合。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为了得到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接下来小东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2.小军同学用一酒精灯加热探究冰溶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是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要完成这个实验,己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由图可知冰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且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而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