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精品2017福建教师招考大纲整理 答案资料
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时事政治模块
1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
奋斗。
对这一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本质要求。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体现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
要求。
此外,党的基本路线也指明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而全国各族人民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主体;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
现现代化的基本方针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基本路线的展开。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杜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
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10年5月1日至11年4月30日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教师资格条例》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7—2020) (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年)》
2.教师职业道德P195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概念: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
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作用: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
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
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
所谓调节作用,指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能力;所谓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
榜样作用,在道德行为上,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 带动作用,包括教师所起的带头作用,纽带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作用。
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1、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通过三个渠道表现出来: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
道德;通过教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
师德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力量,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而人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过教育的劳动者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有助于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以教育活动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师德为重要教育手段,通过培养“四有”新人,发展社
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教师道德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的,同时它对社会经济条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基本内容: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几个方面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当今的中国,正经历着全面的改革开放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轨,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教师职业道德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加强教师
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
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其内容的核心是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二 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
1,明确使命,增加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2,加强学习,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