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
一、 定义:
中风又名卒中,本病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进以歪避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 二、 概括:
中风病和现代医学的脑血管颇为一致,它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也是“古已有之”达数千年之久的“大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并引起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1968年中华医学会曾将脑血管病分为十二大类,每一类中又分为若干种病但就其本质而言,不外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闹栓塞等)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从病理上讲,前者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细胞受损,后者是由于血管破裂出血后血肿及水肿挤压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对57个国家进行调查,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是这些国家人口总死亡数的11.3%,仅次于心肌梗塞和癌肿,很多国家将中风列为前三种高病死率、高发病率、高残率的疾病。在我国很多地区,中风发病率比冠心病高,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大疾病。据调查,我国各地区的发病
趋势为: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近年来,我国中风的患病率更是高的惊人,并由年轻话的趋势,已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一大敌,积极防治中风病已成为医患共同的历史重任。 三、 危险因素
中风病的发生主要与血管壁和管腔内理化因素的改变有 凡影响二者改变的因素都能对中风的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凡能产生这些不利影响都能对中风的发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凡能产生这些不利影响的因素均可称为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但应看作是中风的催化剂。中风病的发生绝非某单一的危险因素所致,而是若干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体外因素:居住地理位置、海拔、气候、时间节律、放射治疗、电磁物、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等。 (二)自身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高血压病、TIA、既往中风史、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肥胖、血液成分改变、吸烟、口服避孕药等。
(三)诱发因素:饮食不节、腹泻等原因导致脱水,酗酒、生活规律改变、情绪化、过度疲劳、起床过猛、排便、性交、其他造成血压急骤升高或降低的因素等。 四、症状表现: 五、中医病理特点:
积损正衰、饮食不节、情志忧伤、气虚邪中致气血上逆、上蒙元神、阻滞经络、蒙闭清窍、气血上逆、心神昏冒、外风引动痰湿、闭阻经络。致“窍闭神逆,神不导气”。 六、醒法介绍
基于上述理论,天津中医学院院士石学敏于70年代初提出创立“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又称“醒神开窍针法”,简称“醒法”
(一)醒:本义指睡眠状态的结果,于睡相对,其引申意有: 1. 清醒:指四维医师的正常状态。
2. 苏醒:指思维意识由昏愦朦胧逐渐转为清醒状态。 3. 复苏:指曾经一度受折、受损、受挫的功能活动的重新恢复,故醒脑开窍法的“醒”字主要有复苏的意义。 (二)脑:中医药所论述的脑室奇恒之府之一,是人体重要的脏腑结构之一。脑为元神之府、神明之体;元神指本始得神气,如人体的本能活动:吸吮、哭笑,各种感官等;神指精神意识四维活动,神明之体即是指脑是精神意识四维活动的物质结构。脑为髓海,《灵枢 ·海论》篇:“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指明脑与身体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视听平衡等器官有重要关系。由于脑与神的密切关系,所以“醒脑”亦可称为“腥神”。
(三)开:有启闭‘开发之义,开通、打开。
(四)窍:清阳上出窍,浊音出下窍指“孔窍”而言,如口 鼻、前后阴等,二指心窍、脑窍、神窍,有有“通络”“关口”之义,多指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脑、心、肺、神的通路,用以说明其传导、支配作用的通畅与否。
总之,醒脑开窍法从字词含义理解,是指通过针刺复苏人体脑窍及其连属组织的受抑、受损、受挫的功能开发,恢复其具有主宰传导联络和支配作用的治疗方法。
应用范围:醒法首先应用于中风,包括中风先兆、中风急性(出血、梗塞)期、稳定期、后遗症期及各种合并症:如假球麻痹、失语、失眠、失明、便秘等,也可应用于脊髓疾患、精神心理疾患、周围血管病,多种急症及痛症,临床也收到满意效果。 醒脑开窍针法的租方:
组方Ⅰ: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
副穴:患肢极泉、患肢尺泽、患肢委中; 配穴:根据合并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穴位:吞
咽障碍配双侧凤池、双侧翳风、双侧完骨;眩晕配双天柱等。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指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内关:手厥阴经,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
腱之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