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一、等高线图判读主要口诀 口诀 含义 同线等同一条登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高 同图等同图幅等距一致。 距 密陡疏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就越陡,反之就越缓。 缓 凸低为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脊 凸高为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谷 重叠为等高线重叠交汇处为陡崖、峭壁、落水洞、风蚀蘑菇、“女崖 王头”等地貌。 大小小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间 大 大大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 或小于小数”读法。 肚大口水库库址一般选在河流峡谷、盆地或洼地“口袋形”、“肚小 大口小”处。 9 / 1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例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 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 ②地坡度最陡
C. ③地分布有茶园 D. 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可判断该地为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所以①地附近河流流向应为从东北流向西南;根据“密陡疏缓”的口诀,②地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③地为丘陵区,靠近水源,且图示地区在30°N附近,适合茶园的分布;④地位于瀑布的上游,不是最佳观测点。
9.该地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答案】A
【解析】根据两相邻等高线间点的海拔“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取值口诀,图中较大居民点位于等高线100米和200米之间,海拔高度为100~200米;图中较小居民点位于等高线200米和300米之间,海拔高度为200~300米;因此图中考察路线的最低点为较大居民点处,海拔高度为100~200米。最高点海拔高度为500~600米,根据计算得出高差范围是300~500米,且不能为300米和500米,所以选A。
【例2】读下图,完成5~7题。
5.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 米 B.55米 C.60米 D. 65米
10 / 1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答案】C
【解析】根据“同图等距”的口诀判定该图等高距为5米;结合“凸高为谷” 的口诀并依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图中东北处为全图最高处,最高处海拔在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图中东南处,最低处海拔在20~25米之间,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米,但不能是65米。
6.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①②③④四处中,根据“密陡疏缓”的口诀,③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河流流速最快。
7.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堤高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堤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65m D.90m 【答案】B
【解析】图中有两处适合建水库,一处在30米等高线形成的口袋形地形处,但该处设计坝高达不到要求,应排除;另一处在50米等高线形成的口袋形地形处,此处建坝坝底海拔在40~45米,坝顶可为55米,坝高在10~15米,符合坝高设计要求。根据坝高并结合比例尺可知,坝顶长度约为50米的4/5,因此坝顶长度约为40米。
【例3】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回答8~10题。
11 / 1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8. 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C )
A. 800米 B. 900米 C. 1 000米 D. 1 100米
【解析】根据“同图等距”的口诀判定该图等高距为100米;读图可知,图中R地的海拔高度在1 200米~1
300米之间,Q地的海拔高度在200米~300米之间,故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1 000米。
9. 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是( A ) A. M、N B. M、P C. M、Q D. P、Q
【解析】M、N、P、Q四地中,N、P、Q是位于不同海拔等高线之间的点,根据两相邻等高线间点的海拔“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取值口诀,海拔不可能相等。故可排除D选项。M地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法则读数,海拔可能位于300~400米或者500米~600米之间,可能和N点海拔相等,故选A。
10. 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 B ) A. 风沙 B. 洪涝 C. 滑坡 D. 寒冻
【解析】该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充沛,Q地位于陡坡之上,夏季连降暴雨时,有可能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12 /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