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景宁畲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景宁畲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规划说明
四 、 对新一轮规划编制的主要启示
(一)要注重综合统筹。要处理和协调好各业用地之间及区域用地之间的矛盾,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及其在空间上的布局。
(二)要突出规划重点。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突出对耕地和生态环境用地的保护,科学划定土地用途分区,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从严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三)要优化用地布局。要重视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的优化,使两者在空间上相互避让,实现保护基本农田和保障经济发展用地的“双赢”。
(四)要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开放性。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本规划经批准后,要依法公告规划的主要内容,自觉接受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
(五)要强化实施管理。要加大规划实施监督力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管理的公众监督、舆论监督和人大监督,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制度,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增强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 五、规划基期年后的执行情况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本轮规划基期年统一为2005年。2006年到2009年土地利用情况都为规划基期年后土地利用情况。2006-2009年期间景宁县经批准新增建设项目用地353.24公顷,其中属于省建设占用土地指标的为184.82公顷,属于县里建设占用土地指标的为168.42公顷。属于县里建设占用土地指标中,新增城镇用地51.26公顷、新增工业用地24.81公顷、新增旅游用地4.89公顷、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38.02公顷、新增水利用地12.95公顷、新增交通用地27.63公顷、新增电力能源2.86公顷。2006-2009年景宁县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535.44公顷。2009年底耕地的量为17767.08公顷,高于本轮规划耕地保有量指标13113.33公顷。 2006-2009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3143.25公顷,高于本轮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2373.33公顷。
第四章 规划基数转换
一、转换原则
(一)用途管制的原则。规划基数转换,遵循并符合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有利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 101 -
景宁畲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规划说明
(二)依法核定的原则。规划基数转换,依法合规、严格核定,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合法性审查认定,确保规划基数客观准确,维护规划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三)衔接可行的原则。规划基数转换,充分利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四查清、四对照”等调查研究成果,与土地现状分类有效衔接,满足规划实施和管理的需要,有利于规划目标任务的具体落实。
(四)综合平衡的原则。规划基数转换,遵循行政辖区内土地总面积不改变的原则,转换前后的土地总面积应保持一致,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也保持不变。二.转换依据
(一)工作资料
1、景宁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2、“四查清、四对照”成果; 3、景宁县系规划基数调查资料;
4、景宁县农转用台帐、土地开发复垦台帐、违法用地台帐; 5、交通规划、风景旅游规划、历史文物保护规划资料; 6、实地调查、勘测资料。 (二)工作依据
1、浙土资办[2009]96号文件
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3、《浙江省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8月) 4、《景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工作实施技术方案》(景宁县国土资源局2009年) 5、《景宁县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专题报告(2007-2020年)》 6、《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 102 -
景宁畲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规划说明
三、技术路线
土地利用规划基数转换工作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基本技术思路如下图所示: 调查基数生成 二调成果 叠加 2005年变更 前期调查底图处理 碎图斑处理,不重叠图斑分析 准 备 调查底图生成 图面上高亮显示不重复图斑 调查表格生成 对不重叠图斑编号处理,生成相应表格 外调查人员培训 对外业调查与表格填写方法进行说明 业调 查 实地核查 摸清图面上不重叠图斑性质,指出二调成果以及2005年变更调查中错误地块 调查表格填写 将调查成果据实反应在相应表格里 内属性录入 将外业调查成果调绘入库 业 处理 数据处理 根据规程要求转换基数地类代码等等
成果输出 输出标识图、现状图、基数转换表格等 图 1
景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技术路线图
- 103 -
景宁畲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规划说明
景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工作于2009年7月底正式启动。整个基数转换实施过程主要分前期准备、外业调查、内业处理、数据分析和成果编制、成果资料整理和归档等几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包括技术方案编写,资料收集与整理,外业调查表格设计,外业实施细则编写,调查底图制作,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
本次工作的技术方案、外业实施细则和外业调查表格由景宁县国土资源局和杭州网新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制定,外业调查底图由杭州网新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
本次工作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全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农转用台帐、土地开发复垦台帐、违法用地台帐、以及交通规划、风景旅游规划、历史文物保护规划等资料。
本次基数转换工作外业调查底图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叠加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经过初步的内业判读,消除二图层中因空间因素存在的误差,提取不重叠图斑中的新增建设用地和新增耕地,并用彩色高亮显示,再套合DOM影像数据,形成外业调查工作底图,打印出图。
根据调查工作底图,制作基数转换外业调查表格,进行外业实地调查。 (二)外业调查
在进行外业调查前,技术承担单位先对外业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了国土资源部及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基数转换的规范、要求,技术承担单位对外业调查方法、调查底图判读及调查表格填写等各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说明。
据外业调查底图和外业调查表的内容,外业调查人员需对建设用地细分、2005年底前合法批准、2005年底后合法批准、2005年底前违法用地、2005年底后违法土地、2005年底前土地开发整理复垦、2005年底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遗漏变更、图面地块与实地不符合等情况分别做出具体说明。根据实地踏勘及台帐资料分别将属性填写在对应表格里,做到图表一一对应。
1、外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外业调查,每调查完一块图斑,在工作底图注记的同时需在外业调查表中进行登记,并做到一一对应。 (2)将全县各村范围内的自然村名称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名称在调查底图上进行标注,并注明行政村及政府所在地。
- 10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