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年级上册《乘车》教学设计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5页,46页练一练1题,2题,47页5题。 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目标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 重点和难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点 难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多媒体设备,PPT,10以内加减法口算卡片。 课前准备 着力点分实施要点 析 (补充说明、注(预意事项) 设与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1.开火车。(10以内加减法口答) 一.发现 2.谈话引入。 二探索 1、看画面思考图意。 师:小朋友,从刚才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合作动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画一画刚才图片中乘车的情景。 2、表演方式:把讲台当做汽车,几名学生做乘客。 提问: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 2+3 +2 = 7 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为什么加3又加2呢? 如果只看算式,怎样算能得出7呢?分小组讨论。 算式2+3=5 5+2=7 师:用几加2?5是怎样得来的?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小结:3个整数相加,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它们的和加第3个数。 3、 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三、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学习连减。 1、谁能把到七里庄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 8-1-4=3 或 8-4-1=3 8、、1、4、3各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8-1-4=3中为什么减1又减4呢?(车上下去1个人就减1,又下来4个人再加3。) 算式8-4-1=3中为什么减4又减1呢?(车上下来4个人先减4,又下去1个人就减1。) 3、如果只看算式,怎样计算呢?分小组讨论。 反馈板书:8-1-4=3 8-4-1=3 7 4 学生说计算过程。 8-1-4中先算8-1=7,再算7-4=3 8-4-1中先算8-4=4,再算4-1=3 4 、 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的?(从左边算到右边) 看,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四、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学习加减混合。 1、谁能把到公主坟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 反馈板书:9+1-5=5 9-5+1=5 2、9+1-5= 9-5+1=怎样计算呢? 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第一个算式先算前面的9+1=10,再算10-5=5,所以9+1-5=5。 第二个算式先算前面9-5=4,再算4+1=5,所以9-5+1=5。 师: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的?(从左边算到右边) 3、看,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师: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 师小结: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 资源及备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