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3级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五年一贯制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改善学生学习的心态与学习行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并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进学习的愉悦。
2.评价方法 课程考核方案框架
序号 1 考核内容 学习态度 考核标准 1、迟到、早退、旷课扣分标准: 2、课堂学习积极性情况考核标准: 3、遵守课堂纪律和服从课堂安排考核标准: 2 综合素养 1、团队合作: 2、安全意识: 3、标准与规范意识: 4、“精细化”意识: 5、规划与自我评价: 6、责任心: 3 项目一考核: ... 项目N考核: 见具体的单元考核标准 综合考核对知识点的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笔试、口试、表演、调研...)、学习总结、方案设计、产品加工、 自评 他评 10 考核方式 考勤 课堂点名答问 课堂情况实施记录 分值 10 掌握(理解与运用)、调查报告等。 基本操作的熟练与规范程度、项目任务完成质量等 4 期末考核 1、操作(实践)考试。1、操作(实践)考试考核关键基本操作(实践)技能或综合实践能每次同时考试人数不要超过5个; 40 力20分 2、理论考试。各项目的关键知识点、专业技术规范(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的综合考核。20分 2、理论考试采取开卷笔试、闭卷笔试、口试等方式进行。 课程项目考核标准
序号 名称 主要考核的知识点 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常用传感器与执行器结构与检测。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检测。 ABS/ASR电控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常用传感器与执行器结构与检测;ABS/ASR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检测及故障排除。 悬架电控系统的组成、分类与工作原理、常用传感器与执行器结构与检测;悬架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检测及故障排除。 动力转向电控系统的组成、分类与工作原理,常用传感器与执行器结构与检测;动力转向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检测及故障排除。 主要考核的实践技能 会做各种传感器与电磁阀的检测、失速、时滞与油压等实验; 能诊断及排除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 能对轮速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与电磁阀进行检测、诊断。 能对ABS/ASR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检测及故障排除。 能对各种开关、传感器与电磁阀进行检测、诊断;能对悬架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检测及故障排除。 能对各种传感器与电磁阀的检测、诊断;能对各种传感器与电磁阀的检测、诊断。 分值 项目一 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 10 项目二 ABS/ASR电控系统 10 项目三 悬架电控系统 10 项目四 动力转向电控系统 10 综合操作综合操作考核分为任务方案、工具使用、操作过程和任务完成情况四个考核要求 部分。其中操作过程占考核比重的40%,其余三个部分各占20%。 期末理论理论考核主要内容为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ABS/ASR电控系统、悬架电20 考核要求 控系统、动力转向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及故障诊断的方法。 20 3.教学条件
要求:描述完成课程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环境教学条件。
4.教材编选 教材
李春明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书
关文达.《汽车构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张红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沈沉.《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实训教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付百学.《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三、师资配备标准 (一)教学团队要求
1.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师资数量: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30。专业教师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专业课程的能力,能够指导新教师完成上岗实习工作;每年1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30%。
(二)专任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具有土木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4.具有“双师型”素质,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
(三)专业兼职教师任职资格
1.是工程师、技师职称的技术人员,或是在本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
2.需经学校组织的教学方法培训,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教学任务。
四、实验(实训)室及设备配备标准
要求:根据专业特点,明确本专业不同学段所需实验(实训)室和设备配备要求。如现有实验(实训)室和设备达不到要求,提出解决办法。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训)(实训)(实训)教学类别 教学场所 教学任务 序号 实验(实训)设备 名 称 单位 数量 参考价格 (元) 1.实验(实训)教学类别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实训、仿真模拟等。 2.实验(实训)教学场所是指实验(实训)室的名称。
3.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应该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做到完整、准确、可操作。
《机械制图》课程(项目)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