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卷合集3套┃2020届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三模考试卷含解析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O2 解析: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回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氯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氯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没有碳元素,故分解后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故选A。
2.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C 【解析】 【详解】
A、野火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过程中发生了生石灰与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 3.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蚊虫叮咬时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可在叮咬处涂抹食醋以减轻痛痒 B.自来水用煮沸的方法既可杀菌又可降低水的硬度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Cl2
C.O2
D.N2
C.面团发酵后会产生酸味,可加入少量的纯碱后再揉成馒头 D.可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解析:A 【解析】
A、食醋呈酸性,不能和蚁酸反应,不能够中和蚁酸,错误;B、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的钙、镁化合物,主要是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它们在水溶液中受热时,能分别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沉降下来,从而被除去;高温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正确;C、面团发酵后会产生酸味,纯碱显碱性,可加入少量的纯碱后再揉成馒头,正确;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正确。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中,所依据的原理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解析:D 【解析】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故选项错误。 B、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利用的是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故选项错误。
C、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利用的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差异,故选项错误。 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利用的是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解析:C 【解析】 【详解】
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B.B
C.C
分离原理 利用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 石油中各成分的密度不同 硝酸钾和氯化钠分解温度不同 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 D.D
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选项A正确;
B、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的密度小,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所以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是正确的做法,选项B正确;
C、火灾可能引起停电,住宅楼有电梯的,乘电梯撤离是错误的做法,选项C错误;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可以减少空气对流,而浇水可以降温,可以达到暂时自我保护的目的,选项D正确。故选C。
6.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牛奶 C.酒精 D.白醋 解析:B
【解析】A、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错误;B、牛奶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正确;C、酒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错误;D、白醋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错误。故选B。 点睛: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7.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设计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Cu、Ag、FeSO4溶液 B.Fe、Ag、CuSO4溶液 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详解】
A、Cu、Ag与Fe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Cu,Fe>Ag,但无法确定Cu、Ag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B、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C、Fe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Fe>氢;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氢>铜;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D、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H1.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1+1X↑+4H1O,推测 X 的化学式是( )
A.N1O3 B.NO1 C.NO D.N1O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1+1X↑+4H1O可知,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1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8、6、1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1X分子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故选C。 9.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 A.氧气、氮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解析:B 【解析】 【详解】
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正常燃烧,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故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氮气、空气、氧气。故选:B。
10.向一定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液的颜色呈蓝色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解析:A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
B.滤液中可能存在Fe2+
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 B.氮气、空气、氧气 D.氮气、氧气、空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