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表格式教案
(出示荷兰牧场的图片)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欧洲一个美丽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牧场,这里的牧场辽阔无垠,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为牧场之国。(板书:牧场之国) 同学们知道这个国家是哪里吗?——荷兰。(介绍荷兰的基本情况,出示有关荷兰美丽风光的图片,加上配乐,让学生感受景色之美。)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重点学习荷兰的牧场风光,这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远眺(tiào)、吆喝(yāo he)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凳、吆、铃、罐”,并在黑板上示范。 (“凳”是上下结构,笔画是:横撇、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撇、横折弯钩。 “吆”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口”,右边是“幺”。 “铃”的部首是“钅”,右边是“令”,不要写成“今”。 “罐”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缶”,右下方是“隹”,不要写成“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回答问题: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2.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4次) 3.朗读课文,试着概括出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介绍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1)奶牛的天堂。(2)骏马的世界。(3)牲畜的王国。(4)宁静的夜晚。 四、关注富有情趣的语句。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跟同学交流,说说有趣在哪儿。 (1)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五、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牧场之国的美丽风光的喜爱。)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讲了牧场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牧场之国》。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齐读第1自然段。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总结句。“之”的意思是“的”。) 这是一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文章中心。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开头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默读第2自然段。 (1)第一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读了此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牛的数量很多。从“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可以看出。) (3)品读句子。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②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当你读到“仪态端庄”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 ③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句、③句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想象牧场上的牛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 (5)此刻,如果你站在牧场的中间,你的感受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瞧,牛群这个大家庭多么温暖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安静而和谐。(板书:奶牛的天堂,安静和谐) 3.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1)读了此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草原上飞驰) (2)观看骏马奔腾的视频。让学生交流感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骏马自由驰骋。(板书:骏马的世界,自由驰骋) 4.齐读第4自然段。 真正的荷兰,在白天时,除了奶牛安静和谐,骏马自由驰骋,还有什么呢? (1)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3)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牲畜陶醉在自己的王国里。(板书:牲畜的王国,悠然自得)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白天,在荷兰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骏马、小鸡、山羊是那里的主人,牧场是它们的自由王国。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夜晚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圈出一个能概括晚上特点的词语。(寂静) (2)从哪里可以看出荷兰的寂静?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白天辽阔无垠的原野,动物们自由和谐,夜晚寂静无声,动物都进入甜美的梦乡。(板书:宁静的夜晚,祥和寂静) 6.“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说这句话呢?大家再次回顾课文。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是文章的线索。这句话反复出现,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美景发出的赞叹。)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小结: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丝绒般的碧绿的草原辽阔无垠,黑白花牛专注地品尝着鲜嫩的青草——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膘肥体壮的骏马,自由驰骋——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上,绵羊、猪群、小鸡、山羊,悠然自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天边的晚霞渐消,动物们都进入甜美的梦乡,祥和寂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作者描写牧场之国,有动有静,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对牧场之国的喜爱之情。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荷兰牧场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是一朵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请拿起你的笔,也来写写你眼中的荷兰吧。(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参与研讨人员: 组名: 课题:20.金字塔 学科组长: 年级组长: 课时: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着”。 2.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下不同的作者对金字塔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金字塔夕照》 朗读课文。课文是什么体裁?结构是怎样的?(写景散文。“总—分”结构。) (1)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是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是: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3)第3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来历的思考。 (4)第4自然段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难忘。 全文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和作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 (1)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①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说一说你从这一部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58万立方米,塔底面积约52900平方米。 生2: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的沙漠里。(引导:读图,有骆驼说明是在沙漠里。) 生3:金字塔历史悠久。(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生4:金字塔外观雄伟。(“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引导: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金字塔的雄伟。) 个性修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