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肾小管内的液体B.消化道内的液体 C.突触间隙的液体 D.线粒体内的液体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内环境的概念。
【解析】肾小管内的液体是原尿;消化道内液体是消化液;线粒体内液体是线粒体基质,线粒体位于细胞内液内;三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突触间隙内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 2.健康人由平静状态转为剧烈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中pH保持稳定不变
B.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pH的稳定
-
-
C.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D.大量出汗会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
【解析】健康人由平静状态转为剧烈运动状态的过程中,由于有氧呼吸强度增强,产生二氧化碳量增多,再加上无氧呼吸生成大量乳酸,内环境中PH值开始下降,但由于HCO3、HPO42
-
-
等离子参与维持pH的稳定;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属于细胞内液;
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 【易错警示】内环境的稳态不是一成不变,而是相对稳定,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 3.a、b、c表示三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a中含有免疫细胞和各种血细胞 ②c中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③b、c中存在着相同种类的蛋白质④b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c增多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解析】组织液渗透进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最终回流到血浆,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依据此可以确定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b中含有免疫细胞和各种血细胞;消化酶只能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细胞外液;bc中存在着相同种类的蛋白质如各种蛋白质类激素等;b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从血浆渗透得到更多水,最终导致c增多。
4.Ⅱ型糖尿病患者初期胰岛素分泌正常,但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则该型糖尿病的病因可能是
①胰岛B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 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
【解析】Ⅱ型糖尿病患者初期胰岛素分泌正常,胰岛B细胞正常,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很有可能是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者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由于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将减少。
5.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射弧中含两个神经元,两个突触
B.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C.若抑制细胞呼吸,则会影响兴奋由I到Ⅱ的传递 D.刺激b或d上某点,a、c处均可检测到兴奋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解析】两个突触说明该反射弧中由3个神经元构成;d上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Ⅱ处是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一电信号;若抑制细胞呼吸,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减少,则会影响兴奋由I到Ⅱ的传递(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消耗能量);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刺激b上某点能在a点检测到兴奋,不能在c点检测到兴奋,刺激d上某点,a、c处均可检测到兴奋。
6.研究发现“渐冻症”的病因之一是由于运动神经元中D-丝氨酸分解酶基因发生变异,导 致
D-丝氨酸分解酶功能降低,进而使激活神经的D-丝氨酸增加并蓄积,破坏了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引起肌肉萎缩。以下设想不能起到治疗作用的是 A. 植入正常的神经干细胞
B.将变异的D-丝氨酸分解酶基因替换 C.注射能够提高D-丝氨酸分解酶活性的药物 D.注射药物提高肌肉细胞上神经递质受体的灵敏性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神经调节等知识的理解。
【解析】注射药物提高肌肉细胞上神经递质受体的灵敏性,无法降低D-丝氨酸的含量,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不能恢复,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凋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肌糖原分解→血糖稳定 B.大量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 C.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 D.血糖浓度升高→胰岛A细胞→胰岛素增加→血糖利用加快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血糖平衡、水盐平衡、体温调节等知识。
【解析】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浆维持血糖的平衡;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不是大脑皮层;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8.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B.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
C.4 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人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
D.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h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b表示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理解。
【解析】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消耗血糖的速度大大加快,胰岛素的分泌应该下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应该增加,以维持血糖平衡,可以确定a是胰岛素、b是胰高血糖素,随着曲线a
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上升;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维持平衡;4 h时,维持血糖平衡的过程中,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血糖,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人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进餐4h,食物已早被完全消化吸收,胰岛素含量不可能升高。 9.兴奋在传导过程中,会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表示突 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和Gly均表示神经递质 B.A处6点时膜内为正电位
C.离子通道甲表示钠离子通道 D.抑制Gly释放将阻断兴奋由A到B的传导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的理解。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兴奋由A向B传导,而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一定是神经递质Gly释放抑制了该神经元的兴奋。
10.图中甲、乙细胞及物质A可以分别表示为 A. 效应T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抗体 B.传出神经元、传人神经元、神经递质
C.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 D.甲状腺细胞、神经细胞、甲状腺激素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的理解。
【解析】抗体是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属于细胞免疫;传入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元;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神经细胞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11.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细胞和T细胞均是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的
B.体液免疫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