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
兴义市丰都办丰都中心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
余文建
一、说教材
《位置与方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用5个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教科书第2—4页(属于第一课时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二年级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对建筑物进行描述或设计(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学生在后面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方位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也为四年级的位置与方位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大纲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设计我校的‘简单校园平面图’。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一下几方面:
首先:对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二年级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 1 -
其次: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本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习兴趣、师生谈话法——提高说理能力、实践操作法——提高动手能力、小组教学法——训练合作能力等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二)学法
为达到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实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我准备了:课件,校园平面设计图(空白),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
五、说教学流程安排: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吗?(播放升旗仪式视频)每天早上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时候,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会把庄严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机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所有在场人员都要肃立、端正,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时神态要庄严,升国旗时应唱国歌,并注意仪态,小学生应该敬队礼。进而拓展到我校星期一升旗时部分学生的不好的表现。
提问:升旗的时候,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回答) 2、让学生读儿歌(课件1)自然引入课题:位置与方向。
- 2 -
通过视频和读儿歌的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
步骤1:平时我们如何辨别方向?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看太阳辨别方向;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辨别方向;看积雪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步骤2: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让学生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东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步骤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通过四活动来深化教学
活动(1):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东边的同学起立跺跺脚,西边的同学起立拍拍手,南边的同学起立摸摸脸,北边的同学起立挥挥手。
活动(2):全部同学起立,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学坐下、面朝东的同学坐下、面朝南的同学坐下、面朝北的同学坐下。
活动(3):叫部分学生到教室中间听令做动作:向东站好,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北一转。
活动(4):学生叫口令老师做动作:面向南站好,向东一转,向北一转,向西一转。 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中学,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步骤4:教学例1(出现课件)我面向东,背对着的方向是西,左手指向北,右手指向南。进而引导学生说出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大门在校园的那一面?引导学生去发现,并准确表述,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这四个方向,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体验方位的相对性,完成做一做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学中叫四位同学面朝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谁跟谁的位置相对。通过借助学生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体会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学生跟容易理解四个方位的相对性,效果很好。
3、制作校园平面图:(教学例2)出示课件,利用学具摆出例1的学校的平面图。通过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建筑布局合理、美观,又让学生认识了学校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4、制作我们学校的校园示意图(课件展示)。教师先让学生明确给定的方向和观察点,
- 3 -
帮助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完成,并展示学生的作品,最后集体校正。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教学是否让学生理解、明白,关键是通过练习来进行检验,因此我通过填空和说一说来进行验证。通过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运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画一画?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生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
六、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确定方向 找准位置(观察点)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快乐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2013年5月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