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案导学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南极海洋生物链
(1)南极海域生物繁茂,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海区里阳光照射充足,便于海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二是南极海域里有海水上升流存在,使得海水中营养盐类格外富足。有人把这里的营养丰富的海水(甲)“肉汁汤”,为海洋动植物生存与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南极海洋生物链很短,它仅有三个环节,即:(乙)
(2)硅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通常呈黄色、褐色和绿色,是南极浮游植物中主要的成分。硅藻的繁殖能力极强,在理想状态下,一个硅藻在一个月之内可繁殖10亿个后代。
(3)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的几亿吨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磷虾是南极生态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 1. 文中(甲)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应是( )
A. 引伸为 B. 比喻为 C. 假设为 D. 解释为 2. 文中第二自然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3. 文中第三自然段“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中的“将是”的意思是指
5. 根据文章的意思,给第三自然段选择一个最佳结尾。应该是( ) A. 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动物的象征十分恰当。 B. 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 C. 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更为恰当。 D. 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
4. 根据文中所说的南极海洋生物种类,文中(乙)处应该填入的生物链的三个环节是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自己搜集筛选信息。 课外准备: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互相交流。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不看书) 栖息 . 濒临 . 渗透 .胚胎 蟾蜍 脊椎 .....(2)看拼音写汉字(不看资料)
繁yan ( ) rong ( )合 nang ( )胚 lin ( ) ai ( )症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总体上是按 顺序进行说明的。 3、阅读课文,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导入:
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弄清下面的问题
1、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这四个标题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1) (2) (3) (4)
2、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3、“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4、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合作探究问题:
1、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4、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5、“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探究小结: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 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课堂检测: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
夭亡: (2)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居然能相安无事。 ....
相安无事: 2、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 有性繁殖。( )
(2)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生根??凡此种种,都是无性繁殖。( )
(3)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