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用相同质量的铝、铁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铝=2.7×103kg/m3,ρ铁=7.9×103kg/m3,ρ铜=8.9×10kg/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铝球和铁球定是空心的 B.铝球和铜球定是空心的 C.铁球和铜球定是空心的
D.铝球、铁球和铜球可能都是实心的
2.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利用凹透镜制成的 B.幻灯机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C.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3.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矫正是佩戴合适的凸透镜
B.用照相机照相时,景物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D.人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
4.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5.一个挂钟正对着平面镜,在镜子里看到挂钟指示的时间是10时45分,如图,则挂钟实际指示的时间应是
3
3
A.10时45分 B.7时15分 C.7时45分 D.1时15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7.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多次弹开。此现象可以说明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音调与频率有关 C.音叉在振动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8.下列估测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cm B.正常人1分钟脉搏跳动约75次 C.人体的正常温度约为37℃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9.电冰箱中霜的形成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升华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10.下列情况中密度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水在0℃﹣4℃之间 B.正在形成风的空气 C.一直在沸水中的铁块 D.把铁板放到夏季烈日下暴晒 二、填空题
11.用一个2.5L的瓶子装满食用调和油,油的质量为2kg,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约为____kg/m; 油用完后,若用此空瓶来装水,则最多可装水的质量____油的质量。(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12.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_____,它是光的_____现象造成的。
13.由于光的_____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有时黑板因“反光”而使某个角度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前两空均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漫反射现象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4.火山爆发时往往会有岩浆涌出。如图所示,从火山口通出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_______(写出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横石一辉石一角闪石一黒云一正长石一白云母一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3
15.江阴市虹桥北路路边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___。噪声监测仪_____(选填“能”或“不能”)降低噪声。
16.如图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
三、计算题
17.一个量杯里装有250mL的水,把一个质量为790g铁球放入杯中,小球静止在水底时水面上升到400mL刻度的位置。
(1)该小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小铁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
(2)若在小铁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则整个铁球的总质量是840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kg/m3?(p铁=7.9×103kg/m3。)
18.某测量员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5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5s再次听到回声,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已知当时声速为340m/s) 四、实验题
19.在“探究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____ 刻度线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一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_______g;若烧杯的质量是 20g,则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甲、乙、丙、丁四组同学分别量取了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并测量出液体的质量,老师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列在黑板上,如下表所示。经分析,发现四组同学的测量数据中,有一组同学的测量数据存在错误,你认为错误的是_________组,你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液体的质量 m / g 38.0 16.2 19.8 31.8 液体的体积 V / cm
10.0 20.0 30.0 40.0 20.凸透镜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光学器材,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对凸透镜进行以下实验. (1)他们决定先从测凸透镜的焦距开始,如图甲所示: ①在光屏中央画一个与凸透镜直径相同的圆,找出圆心O'.
②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光源、凸透镜光心和_____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③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光源从紧贴凸透镜的位置缓慢向外移动,直到光屏上的光斑_____,就可以从光具座上读出凸透镜的焦距.
④为了验证测出的焦距值是否准确,小明提出可以左右移动光屏,若光屏上的光斑大小不变,则测出的焦距准确.若向右移动光屏,光斑变大,说明本次测出的凸透镜的焦距比真实值____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他们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____. ②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小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把凸透镜向_____
(选填“上”或“下”)调节.
③为了使光源更加稳定,小明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替代烛焰,使“F”正立面对凸透镜,如图乙所示,给二极管通电,移动光屏至图示位置,此时恰从M处看到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像的形状是图丙中的_____(填写序号)
④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光屏_____透镜或将蜡烛向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用玻璃板来代替_____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_____,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拿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好像被点燃似的,这样可以比较像与物的_____,若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在光屏上不能观察到像,由此可以说明_____.
22.以下是我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实验。
⑴如图甲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当增加试管中的水量时,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⑵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水蒸气发生________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随着实验的进行,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
⑶如图丙所示,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的气体,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少量的碘颗粒。书本上没有用酒精灯直接给碘锤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是因为碘的熔点比水的沸点_____(高/低)。
23.有如图所示的一石块,已知其密度(ρ石表示)。要测量其体积,任选仪器,请你设计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可画图说明,记录的数据用常用符号表示(注明:若选用量筒时,要考虑石块体积较大是不能放入量筒内的)。 (一)方法一 (1)选择器材
(2)实验步骤及实验要记录的数据 (3)石块体积的表达式 (二)方法二 (1)选择器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