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3标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1、施工准备
1)开工前至少7天内,应对施工范围断面进行实测,将实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2)进行全面复测,测量结果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及时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和测量放样工作。
3)制定详细的路基填筑环保措施。
4)完善合同段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施工放样→机械设备就位→凿除→装运废渣→原结构物处理。 3、施工方法
原有结构物凿除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作业,大面积作业时,采用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机械配合,小面积的采用空压机带动风镐,电钻的设备进行凿除,在凿除破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凿除前必须经过测量放样,避免盲目的施工,而造成成本增加; 2)在凿除时,尽量避免损坏旁边未损坏的原有路面; 3)凿除的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保通措施,避免影响车辆的行驶; 5)做到工地排水畅通,指定专人负责挖沟、疏导排水等工作。 6)在低洼地段和工程不良地质路基段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四)路基土方挖方施工
1)挖时按工序顺序进行,不得乱挖,超挖,欠挖,按照图纸要求放出边界线,清除表层杂物,开挖土方时应由上而下,用推土机、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作业,将符合要求的土料运到填方地段,对不能作填料的应运到弃土场予以废弃。开挖时作好临时排水工作,以利路堑内排水,居民区附近的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居民住房及保证居民和施工人员安全,并为附近的居民生活及交通提供临时便道、便桥。
2)土质有变化时,应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3)不得随意、随地废弃挖方土;
4)如在居民的生活区附近开挖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居民区及居民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临时便道。
5)对于新旧路结合段视具体情况预留土质台阶;对于挖深大的路段采取纵向分层
开挖法,开挖到底层时采取技术人员现场抄平的方法,路基每隔10米一个断面,沿横断面方向抄平左、左1/2、中、右1/2、右,5点连边沟及护面墙基坑一并考虑开挖,以控制超欠挖。
6)开挖过程中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应及时报请监工程师现场勘察,修订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 (五)路基填筑施工 1、土方回填
1)填筑施工时,自卸汽车卸车后,先用推土机粗平,再用人工精平。将合格的材料均匀平整地摊铺在路堤的整个宽度上,然后进行碾压。
2)填方作业要分层平行摊铺,每层松铺厚度,根据压实设备、压实方法现场试验确定。不同土质的填料要分层填筑,且层数尽量减少,分层厚度为50㎝。利用挖方的借土填筑路堤不能含有腐殖土、树根、草泥或其它有害物质。
3)路基每层填筑时,要保持表面平整,并做成2~4%的双向横坡以利排水。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要超出设计宽度至少30厘米,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削坡余土用作路基护坡。
4)路堤基底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不得进行填筑;下一层填土不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上层填土不得进行。
5)碾压时,从低处向高处排压,前后两次轮迹须重叠二分之一轮宽,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6)当路基填筑至路基顶部时,摊铺平整后,首先用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不平部位。人工细平后,再用压路机碾压,确保路基顶部平整密实。
7)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压实效果,尽量控制土方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进行碾压。当含水量不适宜时,用洒水或晾晒的办法解决。
8)填土路堤分段施工时,其交接处不在同时间填筑则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时,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米。
9)整修。路基填筑成型后,检查路基的路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等,然后编制出整修计划。土质路基采用人工或机械刮土或补土,配合机械碾压的方法整修成型。边沟的整修应挂线进行,对各种水沟的纵坡用仪器检测,修整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借土回填
1)回填土夯实时应按一定方向进行,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纵横交叉。 2)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碾迹重叠0.4~0.8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0.8m,接缝部位不得在基础、墙角等重要部位。
3)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利用机械回填,碾压。
4)回填土的土质泥块的粒径不得大于150mm,含水量不得超过15%,且应均匀分布。 5)本工程使用碾压机械为压路机,填土层分层回填,分层厚度为500mm。回填前应划出铺厚度的标尺,每500mm为一格,碾压土时严格按标尺刻度执行,每层夯实遍数为2遍。
6)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当天填土应当天碾压。 3、结构物台背回填施工
结构物台背的路堤填筑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填筑所用的材料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并采用对称填筑以保证结构物不致受损。为确保压实质量,分层压实厚度不得超过15cm,用自行式振动压路机碾压,结构物附近机械压实有困难时,采用小型振动机械夯实,保证填料达到压实标准。 (六)路基处理施工
1、施工季节:优先安排在非雨季节施工,根据气象预报资料选取在连续降雨量少时间施工。
2、工序安排: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开挖、换填、防护加固、防排水各项设施等工序一气完成,尽量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
1)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空穴和及垃圾等杂物,并在换填范围内(填方路基坡脚外1m)两侧按1:0.5的坡度开挖边坡。将基底大致整平,推成坡度为2%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2)分层填筑:砂垫层分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3)摊铺整平:为了保证路堤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初平,刮平机进行二次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4)洒水或晾晒: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在相同的碾压条件下,当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密实度最大,填料含水量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3%范围内,超出最佳含水量2%时应晾晒,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应洒水。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采取自然晾晒。
5)机械碾压:碾压是保证砂垫层达到密实度要求的关键工序。碾压按照 “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
二、路面工程施工 (一)级配砂砾垫层施工 1、施工要求
(1)清表、整平、碾压
清除地表附着物或挖除非适用材料后进行整平、压实,并修筑一定的横坡以利于排水。
(2)基底自检
对已整平碾压好的路段进行标高,宽度测量,并对压实度进行检测,对不符合要求路段需及时进行处理。 (3)放样
按照设计图纸,对砂砾边界线进行放样,并做好保护桩以便在边界桩被破坏是能够及时准确的恢复。 (4)拉线、画方格
根据设计要求的砂砾铺设厚度,及试验所得松铺系数,在边界桩上挂线控制砂砾的松铺厚度。为防止砂砾的浪费,在基底以2m长度为边长用石灰粉画方格,并计算每个方格的砂砾方数,以便卸料时控制砂砾数量。 (5)推平、碾压
现场铺设砂砾时采用倒退的方式施工,防止砂砾未碾压前运料车辆开到砂砾料顶上,造成砂砾料表面不平整及难以控制松铺厚度。
铺设过程中推土机推料时仅需推到距离边界线10~20cm即可,对于推土机和压路机无法施工的角落或边界线位置采用人工整平、平板震夯实的方法施工。 (6)检测
对已推平碾压好的砂砾进行各项目的检测,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压实度、平整度、宽度、厚度等。
(二)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施工 (1)施工准备
下承层应整洁,恢复中线,测量边桩,每20m设一中心桩,并在两侧路肩设指示桩,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边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稳定土层边的设计高度及虚铺高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