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享永城市各大城镇村落名称的由来重点
歧麦口:在马牧东北4公里,歧河北岸。相传其麦田小麦多双穗,又因村临歧河一路口,故名。
丁老家:明代丁氏来此建村得名。明末兵部尚书丁启睿和近房叔两广总督丁魁楚皆为此村人。 ”城名门望族丁家牧马的地方;二曰,村有马墓,墓牧同音,人们叫做了马牧。 “ 酂阳:在市西16公里,酂阳乡政府驻地。酂,周代地方组织之一,百家为酂。即五” 回民刘庄:在龙岗西南1公里,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永不留回的结局,当地回民不敢”西城区西关外出土的孔子先代故里碑也镌刻着:墓在邑西南龙亢县。民国初年称龙岗, 24、顺和镇
顺和:位于永城市西北15公里,原名埋头集又称买头集,现为顺和镇政府驻地。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胶西王刘昂、楚王刘戊等七国发动叛乱,汉景帝命周亚夫为大将平定叛乱,斩吴王刘濞首级埋此地,故名埋头集。当地人认为不吉利,清末取昌平、永泰之意,改村名为顺和。
赵庄埠:在顺和东南5公里,明代赵氏来此庄埠(高地)台上建村。捻军黑旗旗主赵浩然(时人称赵老浩)系该村人。永城至今尚有赵老浩的旗——单甩的歇后语。 “”““ 25、蒋口镇
蒋口:位于市西北5公里,蒋口镇政府驻地。村坐落沱河东岸,因蒋姓在此河口摆渡为生而得名蒋河口。现简称蒋口。
骨堆集:在蒋口东南2公里,原名西凌村,后因西北隅有汉墓群,出土很多人尸骨,遂被人们称其为骨堆集。此名称的由来有人说与顺和的“买头集”相象,西汉吴王刘濞(也有人说是晁错)遭斩,因为天热尸体腐烂,不得不割下首级将尸骸埋下,于是得名“骨头集”,又有”” 称
“骨堆集”。
宋刘庄:在蒋口西北约3公里,原为宋庄、刘庄两村,相距百米。1938年底,日军在此设据点,村毁人亡,幸存者合成一村而得名。
马楼:在蒋口东南6公里,南临沱河。原名孙楼,后马姓兴起改此名。在村南沱河北岸1公里,有明代兵部尚书王三善墓,相传村西有其爱妾苏三墓。 26、十八里镇
十八里:位于永城市西9公里,十八里镇政府驻地。原名兴让集,后因距县城西18华里,改名为西十八里。1938年8月20日,日军来此村大屠杀,计杀平民百姓184人,在村北集中掩埋多人,被称做“万人坑”。
柘树集:在十八里西南3公里,明代建村,因柘树多并逢集而得名。清末美国人曾在此建基督教堂,村东二里许有战国棘亭旧址。
27、城厢乡
大戚庄:位于永城市北1公里,城厢乡政府在该村邻近。原名城郊人民公社(乡级),1983年地名普查,因同一地区,乡级政权不得重名,次年永城的城郊乡改为城厢乡。该乡被城关镇分为城北、城南两部分。
张厂:在西城区西南2公里。明代明太祖洪武二十八(1395)年,该村张麒之女被选为燕太子(朱高炽)妃,后为明仁宗皇后,张麒被封为彭城侯、惠安伯,其子张昶袭彭城侯、惠安伯,所在村被改为张厂,村西北有张家墓林,人们称为皇亲林。 28、条河乡
条河:位于永城市东北40公里,条河乡政府驻地。原名一条脊,明洪武年间,山西迁民于此地,几家友好建房相邻一致为一条屋脊,故名。又因该村西有条碱河,解放初始改名条河。
牌集:在条河西南4公里,原名邵伯集。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村民易汝汉建牌坊,改名牌集。
潘道口:在条河东北1公里,和皖北砀山相邻。相传明代礼部尚书沈鲤自徐州至商丘修一条路,名“沈堤”,沿堤30里设一道口,此处道口有潘姓居住,故名。 本文来自宜宾在线,宜宾学院http://www.yibin.ccoo.cn/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