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B5(教师版)
胜境中学高中语文组 高一 必修三 高效课堂导学案 张安全整理
病如西子胜三分:美比西施;病态美(清新脱俗、铅华洗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现其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 (2)众人眼中的黛玉
??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怯懦不胜?? (3)熙凤眼中的黛玉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 2.黛玉的心理描写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3.语言描写
邢夫人“苦留吃过饭去”黛玉回答“舅母爱惜辞饭,原不应辞??”
贾母和宝玉问其读何书的不同回答(“刚念了四书”“ 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充分表现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的敏感、谨慎、细心、多疑的性格特点。 4.行动描写
吃饭时“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拜访时“曲曲折折走了很多路”
(二)人物形象小结
1.气质脱俗,美貌多情; 2.弱不禁风,多愁善感; 3.孤高自尊,行为谨慎; 4.敏感细心,生性多疑。
二、试分析作者描写贾宝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举例说明。
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一)描写方法
1.出场前的侧面描写:
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
(1)王夫人: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2)黛玉:曾听母亲说“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 (3)两首《西江月》:表明贾宝玉作为封建统治阶级逆子贰臣。 2.外貌描写:
课文中对宝玉的外貌描写是通过黛玉的眼睛写出的,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动作描写:
“通灵宝玉”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但他并不看重。现在黛玉也没有,更增加了他的反感。“摔玉”表现了宝玉对所谓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否定,对封建礼教的蔑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 4.语言描写:
- 9 -
胜境中学高中语文组 高一 必修三 高效课堂导学案 张安全整理
初见黛玉,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送完字,又问“可也有玉没有?”,??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二)人物形象小结:
1.强烈的叛逆性格; 2.追求平等自由;3.尊重欣赏女子(女尊); 4.追求爱情自由。 三、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哪些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个性鲜明的外貌描写。 2.先声夺人的出场描写艺术。 3.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 4.个性化的语言、神态、行动描写。 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Ⅲ 课外拓展——多读多记多思,下笔定会有神!
以《红楼梦》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
1.2005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话题作文: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色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题材:诗歌除外。)
一曲红楼 万声叹息
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词。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温柔富贵乡”里有勾心斗角,有凶残强暴,有尊卑之分;在这样“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最好代表,这个世界仙姝寂寞林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春,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
点评:从文章写法来说,本文仅仅是根据《红楼梦》这个个案,分析了女性在当时所遭受的不公,“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用这个句子扣住话题,这样的文章显得构思相当简单,立意也不能说有多少出众。文章之所以获得满分,原因是作者巧妙调动了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有多少考生能够熟知文章写林黛玉的词句,而作者却能够自由而灵活地信手拈来,旧瓶装新酒,老话题就显出新意来了。而“一曲红楼,万声叹息”的复沓,使文章余韵绵绵,令人从《红楼梦》这个个案中延伸出无穷思绪,显示出作者良好的写作功底。
2.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
- 10 -
胜境中学高中语文组 高一 必修三 高效课堂导学案 张安全整理
宝钗鸣冤
小女子宝钗近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长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和周围的每一个和平相处罢了。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大家是否忘了我是为了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而且我还在螃蟹诗中抒发了对这黑暗世道的痛恶,使姐妹们大呼痛快,这也是我的诗文,为什么人们却忽略了呢?
木石前盟的确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真情流露了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声“林妹妹”时,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爱情,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人们之所以对我有许多偏见,是因为他们都带着喜欢林妹妹而讨厌我的心情来看我,看我的一言一行,看我的一词一句??其实就连林妹妹也能用公正的目光看我,后悔以前误会了我,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呢?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
点评:文章标题新颖,作者为宝钗鸣冤,设身处地为宝钗着想,很有新意。主人公宝钗为自己辩护,入情入理,从宝钗一番独白中可以看出宝钗也是一个有才气、有知识、会处事、勇于追寻自己的爱情的小女予,世人不该用有色的眼镜看人。篇末“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令人深思。
Ⅳ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B )
A.阜(fù)盛 敕(chì)造 规矩(ju) B.两靥(ya) 忖(cǔn)度 钗钏(chāi chuàn) C.怯(qua)弱 纳罕(hǎn) 盥(guàn)沐 D.憨(hān)顽 瞋(chēng)视 惫(bai)懒 2.“风骚”一词有以下几种含义:a.诗经和楚辞的并称;b.泛指诗文;c.俊俏;d.轻佻,放荡;e.才华,文采,借指“文治”方面的业绩;f.风韵。下列各句中“风骚”的含义各属哪一项?
(1)天然一段风骚( f ) (2)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e ) (3)各领风骚数百年( b ) (4)卖弄风骚( d ) (5)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c ) (6)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 a ) 3.“风流”一词有如下含义:a.风俗教化;b.遗风;c.风度;d.英俊,杰出;e.有才而不拘礼法的气派;f.风韵,风情;g.泛指放荡的男女关系。下列各句中“风流”的含义各属哪一项?
(1)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 )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 )
- 11 -
胜境中学高中语文组 高一 必修三 高效课堂导学案 张安全整理
(3)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f )
(4)司徒总御人伦,实掌邦教,当务峻准评,以一风流( a )
(5)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时人谓此坊为风流渊薮( g ) (6)(王羲之)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风流为一时之冠( e )
(7)(山西)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b ) (8)(刘备)有风流,善谈论( c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见了妹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4.填到文中横线上使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B ) A.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伤心,又是喜欢 B.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 C.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可怜,又是喜欢 D.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可怜,又是伤心
5.王熙凤见黛玉这一段精彩的表演,可归纳为“笑、哭、喜、问、吩咐”等几折。关于这一段的描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表现了她对寄人篱下的黛玉的真心喜爱和对弱者的出于人性的同情。 B.表现了她在贾府威重令行,敢于“放诞无礼”的地位。 C.表现了她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性格特点。
D.表现了她喜好弄权以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6.画线部分集中体现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有人说此语一举而四得,试分析“四得”。
①赞黛玉②拍贾母③捧小姑④悦夫人
7.王熙凤的两“携”一“拭”是否对黛玉有真情?这些动作有何目的?
并非对黛玉有真情,是为了讨好贾母。
收集错误,成长进步
课后反思,学会总结
- 12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