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资料 - 图文
成华区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中心组编
二〇〇六年三月一日
1
统计图表
一、地理统计图表
地理统计图表是反映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构造特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很重要方法。是以各种统计图、表格的形式,给出某一中心问题的相关信息,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它主要考查学生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考查学生使用各种分析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同时还考查学生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的过程。 二、地理统计图表的类型:
统计图表分类
表格
平面直角坐标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等
坐标图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三维坐标图 扇状结构图
结构图
饼状结构图 柱状结构图 矩状结构图
统计图表类型三、解读地理图表的关键:
1、明确地理图表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2、弄清带有坐标轴的图中坐标轴的属性、数值和单位。
3、观察曲线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最大值、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并对有多条曲线的图,对其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
4、结合平常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的原因、时空分布特点和变化的趋势。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分析方法:
1、要明确目的。就是判读图表所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准备通过读图解决哪些问题。教会学生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疑问去读图。
2
其它特殊类型:
2、要有正确的指导方法。指导学生怎样读图。教会他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致按以下步骤判读分析。
(1)判读图的类型(图标表现什么内容?)
(2)判读图表的组成要素(图表中有哪些地理要素、图号、图线、图目……)
(3)判读图形(弄清图线、图号等地理要素的分布状况、形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4)读图注说明,认识理解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5)在以上基础上对图表所示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例如:《中国农业结构图),在分析时首先应对比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值的相对多少。找出极大值和极小值,其次将它所占比重与发达国家相对比,最后借鉴他人经验,提出我国农业结构的特点和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又如:<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其分析思路大致为: a:各自对比最初消费构成的比重状况; b:分别横向分析某一能源所占比重及变化; c:分别分析变化的影响因素;
d:预测各自今后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趋势;
e: 将世界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两幅图对比其特点,找出其异同点(包括变化趋势)。
四、题例分析:
【例1】(2005年全国卷Ⅰ第10~12题)右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1~3题。
1.图4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3
2.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3.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B.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该组试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情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将海水温度、盐度和叶绿素随海水深度变化的坐标图叠加在一起考查学生统计图表的判读能力。解题时能否从背景材料中获取了“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这一重要信息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获取了这一信息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确定①为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再根据所学的有关水温随深度变化的知识即可确定②为盐度曲线(海水盐度具有表层盐度低,深层盐度高特点),③为水温曲线。
【例2】(2005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第36题)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