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下面地形区中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解答】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 故选:A。
5.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回答15﹣16题。
地区 经纬度 海拔(米)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甲 102°E,25°N 1891 7.7 19.8 乙 113°E,28°N 68 4 32 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解答】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甲地海拔高,气温日较差较小;乙地海拔海拔较低,夏季气温较高;再结合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可知,甲位于云贵高原;乙位于洞庭湖平原。 故选:D。
6.读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回答11﹣14题。
乙图中①②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 A.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
B.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
【解答】解:大兴安岭以西的地形区①是内蒙古高原,以东的地形区②是东北平原。 故选:D。
7.歌曲《黄土高坡》中“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其中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我国气候具有( ) A.气候复杂多样 C.南北温差大
B.季风气侯显著 D.海洋性特征显著
【解答】解:题干中的西北风是指冬季风,东南风是指夏季风,反映我国的气候具有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故选:B。
8.读“2017年上半年,我国南方某市5月降水过程记录表。”回答13~14题。
降水日期 4日~57日~8日 降水量(mm) 19 日 25 22 13日 17日~24日~21日 101 26日 33 1560 多年年平均 此月降水较多,不太可能引发的灾害是( ) A.洪涝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解答】解:降水较多引发的次生灾害有滑坡、泥石流、洪涝、城市内涝等,不太可能引发的灾害是地震。 故选:B。
9.读我国某灾害年均发生频次分布图,有关该灾害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说明我国西北地区洪涝频发 B.该灾害影响长江流域的次数大于黄河流域 C.该图反映的灾害可能是寒潮 D.东北地区年均受灾1.0次以上
【解答】解:寒潮和冬季风的发源地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读图可知,该自然灾害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应为寒潮,多发生在冬季,西北内陆发生频率高,影响大;该灾害影响长江流域的次数小于黄河流域;东北地区年均受灾1.0次以下。 故选:C。
10.塔里木河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 ) A.流域内夏季降水丰富 B.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C.夏季有大量湖泊水流入
D.夏季地下水位高,补充河水的不足
【解答】解: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故选:B。
11.读下列组图,回答31﹣35题
治理图2问题需要综合治理,最关键的措施是( ) A.上游内蒙古高原的修建水库 B.下游华北平原的植树造林
C.中游黄土高原的垦荒,增加粮食产量 D.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解答】解:黄河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如图2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是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 故选:D。
12.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 23~25 题。
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唐古拉山脉 C.干流像“几”字形
B.是我国第二大河 D.注入黄海
【解答】解: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故A错误。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故B错误。 黄河干流像“几”字形,故C正确。 黄河注入渤海,故D错误。 故选:C。
13.下列关于长江和黄河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是南北向交通大动脉 B.长江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C.黄河下游河段形成地上河 D.黄河的内河航运价值巨大
【解答】解:长江是东西向交通大动脉;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黄河下游河段形成地上河;长江的内河航运价值巨大,被叫做“黄金水道”。 故选:C。
14.瑶瑶同学绘制“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表示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C.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D.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解答】解:甲图例是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