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文艺出版社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舞蹈并且简单跳出来。 (2)初步聆听《土风舞》。 (师请一个舞伴共同跳) (3)复听《土风舞》音乐。 a) 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样? b) 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唱一唱
(1)按节奏读歌词。
(2)跟着琴轻轻哼唱。(学生找出难点,教师重点教唱。) (3)试唱曲谱。
(4)由学生选择自制乐器进行伴奏,以欢乐的情绪边唱边击。 4.编一编、评一评 共同为歌曲编创集体舞 5.唱一唱、跳一跳 师生共同表演
三、了解并欣赏各国的土风舞。 四、小结随音乐律动出教室。
《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杨丹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听赏《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1.听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意韵,及丰富的表现力。
2.熟悉音乐主题并积极参与音乐主题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
听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熟悉音乐主题,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教学难点:
有效的组织好学生参与演奏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 、打击乐器(三角铁、响板、铃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对暗号进家门。游戏的规则很简单:老师击奏暗号,大家模仿。我们分组进行。特别要注意老师的动作和强弱变化。大家可要仔细听清楚,对上了暗号才能回家哦。 X X X X X ‖ X. X X X ‖ X — — —‖ 师击奏学生模击
师:(课件出示节奏),这就是刚才的暗号,让我们对照着节奏,来一次接龙。(生接龙)
二、欣赏《彩云追月》 (一)感受音乐
师:夜幕降临,孩子们也回到家中休息。你听,不远处传来了音乐。 请大家静静地聆听,边听边想想,这段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给你怎样的感受?让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1、聆听全曲,出示课件谈感受,取名字。
A、师: 这段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自由说)
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B、师:是啊,静谧的夜里,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而宁静。你能为这段优美的音乐取个名字吗? 2、介绍创作背景
师:同学说的很不错。说起这首乐曲的创作,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1932年,年轻的作曲家任光先生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遇见国歌的作曲者聂耳。两位年轻人都对中国的传统音乐很感兴趣,思索着该为中国传统音乐做些什么呢?于是他们向百代唱片建议灌制一批民乐合奏曲唱片。经过几番波折,百代唱片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一批民乐合奏曲孕育而生。《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它是任光采集润色广东音乐而成,作于1935年。 一首乐曲包含了他们那一代青年人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3、再听全曲,听辨主奏乐器及演奏形式
师:刚才老师介绍了,这首乐曲是一首民乐合奏曲。
请同学们再次聆听,乐曲中有哪一些乐器是你们所熟悉的?可以
边听边模仿演奏自己听出的乐器。我要比一比看谁听出的乐器种类最多。 师:恩,个个都学得有模有样。谁说说你听出哪些乐器?
师:真棒!象这样由各种民族乐器按照不同声部的联合演奏形式称为民乐合奏。 (二)熟悉主题
师:音乐是那么的优美,谁还记得其中一两句。(生自由唱)大家看,这就是音乐主题。让我们跟着音乐用U轻声地哼唱。边唱边用手势划出旋律的走向。记得不要惊动了月亮哦。
师:我们再来听一次,这次不仅要划旋律线,还有注意乐曲中主要是运用哪些音符?(生说)
师:是的,象这样由 1 2 3 5 6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称为民族五声调式,这是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
师:真美,我们用唱名再来唱一次好吗?注意要划拍。(生唱)
同学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发现作曲家有一个节奏型运用得特别多?(生说,如不行,再唱一次)
师:而这个典型节奏就是——我们游戏中的暗号。让我们用这些节奏型随着音乐动一动吧。我来指挥,大家先分组接龙,再齐奏。 (课件播放音乐主题,师指挥,生律动) (三)参与表现
我还带了3件打击乐器,谁愿意担任打击乐手? (其他同学分组击掌演奏)
(启发学生用唱主旋律,模仿演奏乐器的样子来代替器乐演奏) 推荐4个声音好听,又有表现力的同学。 四、课堂小结
师:月亮宁静而美丽,寄托着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同学们,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为我们送出这么美好的礼物。
《鳟鱼》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杨丹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演唱《鳟鱼》 教学目标:
1.聆听《鳟鱼》,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4.感悟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对艺术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难点:
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歌曲的情绪和表现中,体会艺术歌曲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成就及创作环境,激发学生对作曲家的敬佩之情。交流中师生可唱唱熟悉的《摇篮曲》,调动听觉好奇心。 2、《鳟鱼》
(1)聆听中文版《鳟鱼》
(2)交流体会,如情绪、感受、歌词内容等
(3)本首歌曲的内容仿佛一个寓言故事一般,在歌词的表象后面有何象征意义呢?
结合介绍词作者创作背景、作曲家创作的背景。
(4)对比听外文版,边听边打拍子,听到第三段时举手,体会音乐旋律有什么变化。
(5)交流两种语言版本的不同之处,说明语言的变化对歌曲风格有影响,第三段音
调的变化后,表现什么情绪,音响色彩有何不同,探究作曲家在这里变化的用意。(6)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歌谱,提问:旋律怎样表现鳟鱼在明亮的水里自由自在游
动?。同时对比唱一下第三段小调旋律,体会作曲家用大小调明暗色彩对比的手法
表现情绪的变化。
(7)请学生对比教师的即兴伴奏与音响里的伴奏,体会伴奏怎 样营造意境、烘托情绪。
(8)歌曲特点小结:作曲家以诗歌的内容为中心,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
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9)了解教材艺术歌曲的定义。
(10)3、教师总结,并简介歌词来源。由于政治原因,作者当时被关在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而写的,《鳟鱼》把统治者比喻搅浑水的渔夫,把群众比做上当受骗的小鳟鱼,影射了作者对社会状况的愤慨和不满。 二、歌曲的结构: (1)引子
表现了潺潺流水的形象及鳟鱼在河中自由的遨游。 (2)第一段:活泼天真的小鱼在河中嬉戏。 (3)第二段:渔夫要向小鳟鱼下毒手。
(4)第三段:情绪暗淡,渔夫搅浑水钓到了小鳟鱼。 三、介绍《鳟鱼五重奏》,并听音乐片段。 四、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 的特点: 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 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