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考生物必修2同步检测题第7章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人教版高考生物必修2同步检测题第7章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7:15:18

个体 20 数 基因 AATT 型 乙 个体 196 数 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为 。

解析:(1)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且产生的后代可育,这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个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因此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B与C,即图3。(2)隔离是该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雀A、B的进化不属于共同进化;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3)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20×2+22+20×2+12+2×9+8)/200=0.7。 答案:(1)3

(2)隔离 否 基因频率 (3)0.7

B级 能力练

10.(2017·甘肃兰州期中)下图中A、B、C表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存在地理隔离的三个地区,A地区某种群部分个体迁移至B、C地区(t1、t2表示不同的时期),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168 36 400 AaTT aaTT 22 4 20 12 3 9 8 2 100

A.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基因库将保持稳定不变 B.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这一条件

C.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 D.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乙、丙是能适应各自环境的新物种

解析:由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因素的存在,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基因库也将发生变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新物种的形成是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也有新物种的形成不经过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会阻碍其基因交流;乙、丙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进化而成,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乙、丙是能适应各自环境的新物种。 11.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继续使用该杀虫剂,该昆虫的死亡率仍会逐代增加 B.杀虫剂的使用诱发昆虫的基因pen发生突变

C.该昆虫发生抗药性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继续使用该杀虫剂,该昆虫的死亡率会降低;杀虫剂的作用是选择抗药性强的个体,不是诱发基因突变;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基因突变不会改变生物的种类。 1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变异发生在选择之前,在使用青霉素之前细菌就存在抗药性;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异地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3.(2017·山东莱芜月考)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B.地理隔离阻断基因交流,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变异决定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和进化方向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导致种群的基因库产生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多样性除了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2017·山东枣庄月考)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 。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是 。

(3)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导致物种的形成。

解析:(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以后,原属于同一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了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种群之间不能正常受粉是生殖隔离形成的标志。

(2)依题意,第一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则Dd植株所占的比例为20%,D的基因频率=10%+1/2×20%=

20%,d的基因频率为80%。第二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则Dd的比例

,理由

为32%,D的基因频率为4%+1/2×

32%=20%,d的基因频率为80%,由此可见,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该植物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同一个物种的种群间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的生存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答案:(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2)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3)种群 自然选择 隔离

C级 拓展练

15.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丰富、完善和发展。图1示意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是 。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中,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的是[C] ;为自然选择的实施“提供动力”的是[D] 。

(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是[B] ;“基因频率的变化”到“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环节[E] 。

(4)物种X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该种群AA为48%,aa为25%,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 。并说明理由: 。 (5)图2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同种动物三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已知这三个种群分别位于海洋中三个不相连的小岛上;初始个体数依次为100、1 000和10 000;A、a是等位基因,且完全显性。下列有关分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个体 20 数 基因 AATT 型 乙 个体 196 数 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为 。 解析:(1)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且产生的后代可育,这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个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因此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B与C,即图3。(2)隔离是该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雀A、B的进化不属于共同进化;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3)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20×2+22+20×2+12+2×9+8)/200=0.7。 答案:(1)3 (2)隔离 否 基因频率 (3)0.7 B级 能力练 10.(2017·甘肃兰州期中)下图中A、B、C表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存在地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