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文学分期 魏和西晋文学分段 西晋末年玄言诗的出现
东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
齐梁时代是我国诗体重大变革的时期 西晋文人对建安精神的继承 北朝诗人庾信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学的独立
诗体与技巧的发展为唐代近体诗的产生做好了准备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得到了长足发展 抒情小赋得到了发展,并逐渐发展为骈赋
小说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复习思考题]
1、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性的标志及表现。
2、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 3、魏晋南北朝文学可分哪两期?简述每期的发展概况。
4、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代文学的影响。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6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曹”、“七子”诗歌创作。 阮籍《咏怀诗》。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曹操散文的特色 曹丕诗歌的内容
曹丕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曹丕的文学理论著作《典论 ? 论文》 第二节 曹植 曹植的生平和思想
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内容 曹植诗在艺术上的独创性 第三节 建安七子与蔡琰 “七子”简介
建安七子诗歌的主要内容 蔡琰的生平及创作
蔡琰的五言《悲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9
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第五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正始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及文学的重大变化 阮籍的创作 嵇康的创作 精读作品篇目: 曹操《蒿里行》、《步出厦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 王粲《七哀诗》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蔡琰《悲愤诗》 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独坐空堂上) 阅读作品篇目: 曹操《薤露行》、《苦寒行》、《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与吴质书》 曹植《美女篇》、《梁甫行》、《吁嗟篇》、《名都篇》、《野田黄雀行》、《洛神赋》孔融《荐祢衡表》、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刘桢《赠从弟》 蔡琰《胡笳十八拍》 阮籍《咏怀》、(壮士何慷慨)、《大人先生传》 嵇康《赠秀才人军》、《与山巨源绝交书》 [复习思考题]
1、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曹丕的《燕歌行》在诗歌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3、曹丕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4、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5、曹植诗的艺术独创性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6、曹植的诗歌兼具“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特色,如何解释? 7、概述“建安七子”诗歌的主要内容。
8、蔡琰五言《悲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9、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0、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 两晋诗坛 (4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太康诗风。
左思《咏史》诗。
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陆机的诗歌及特点
陆机的文学理论著作《文赋》 潘岳的创作 太康诗风的特征
第二节 左思刘琨及郭璞的游仙诗
10
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
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内容与成就及左思诗的风格 刘琨诗对建安风骨的继承 游仙诗溯源及郭璞的游仙诗 第三节 东晋文学 玄言诗统治东晋文坛 王羲之诗文兼擅 精读作品篇目: 潘岳《悼亡诗》(荏苒冬春谢) 陆机《赴洛道中作》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王羲之《兰亭集序》 阅读作品篇目: 潘岳《怀旧赋》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左思《咏史》(荆轲饮燕市) 刘琨《扶风歌》 郭璞《游仙诗》(青溪千余仞) [复习思考题]
1、陆机的诗歌特点。
2、举例说明太康诗风的特征。
3、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内容艺术及成就。
第三章 陶渊明[教学重点与难点] 陶渊明的田园诗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 陶渊明的思想
第二节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的作品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
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的内容、代表作品 第三节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情、景、事、理的浑融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陶渊明的散文 陶渊明的辞赋
第五节 陶渊明的影响 思想人品方面的影响 诗歌创作方面的影响
6学时)11
(
精读作品篇目: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 阅读作品篇目: 《和郭主簿》、《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饮酒》、(少年罕人事)、《杂诗》(人生无根蒂)(白日沦西阿)、《移居》(春秋多佳日)、《拟古》(荣荣窗下菊)、《咏荆轲》《五柳先生传》 [复习思考题]:
1、试述陶渊明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2、举例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3、试述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3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西洲曲》;《木兰诗》
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南朝民歌分类:吴歌、神弦曲、西曲 南朝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南朝民歌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西洲曲》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简释“梁鼓角横吹曲” 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 南北朝民歌的比较
《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精读作品篇目: 《西洲曲》、《木兰诗》 阅读作品篇目: 《子夜四时歌》《敕勒歌》 [复习思考题]
1、南朝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梁鼓角横吹曲”?
3、试比较南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体裁形式上的特点。 4、试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4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山水诗
第一节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诗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 第二节 鲍照及其创新 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 精读作品篇目: 谢灵运《登池上楼》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