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 二 章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成本管理应试指南)重难点及习题讲解
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分析】该比率表明企业用经营现金流量偿付全部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高,承担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注意】由于分子的经营现金流量是时期指标,所以分母的债务总额一般用年初和年末的加权平均数。为了简便,也可以使用期末数。 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表外因素 ①长期租赁(指经营租赁); ②债务担保; ③未决诉讼。
【快速记忆】
小窍门:
(1)母子率类指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股东权益负债率)、长期资本(长期)债务率
(2)权益乘数:股东权益的放大倍数
(3)利息保障倍数是指可以支付利息的收益(息税前利润)相当于利息的倍数。 (4)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相当于利息的倍数 (5)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与债务的比率。 (6)涉及现金流量,均为经营现金流量。
【例5 多项选择题】权益乘数为4,则( )。 A.产权比率为5 B.资产负债率为1/4 C.产权比率为3 D.资产负债率为75% [参见《应试指南》第18页例5] [答疑编号110203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D
【解析】1+产权比率=4,因此产权比率为3;1/(1-资产负债率)=4,因此资产负债率为75%。
【例6 多项选择题】已知甲公司2005年末负债总额为200万元,资产总额为500万元,
无形资产净值为50万元,流动资产为240万元,流动负债为160万元,2005年利息费用为20万元,净利润为100万元,所得税为30万元,则( )。 [参见《应试指南》第18页例6]
[答疑编号11020302:针对该题提问]
A.2005年末资产负债率为40% B.2005年末产权比率为2/3 C.2005年利息保障倍数为7.5 D.2005年末长期资本负债率为20% 【答案】ABC
【解析】2005年末资产负债率=200/500×100%=40%,产权比率=200/(500-200)=2/3,利息保障倍数=(100+30+20)/20=7.5,长期资本负债率=(200-160)/(500-160)=11.76%。 【例7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的经济业务是( )。 A.收回应收账款
B.用现金购买债券(不考虑手续费) C.接受股东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
D.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按账面价值作价) [参见《应试指南》第18页例7]
[答疑编号110203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解析】收回应收账款、用现金购买债券(不考虑手续费)和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按账面价值作价)时资产总额不变,负债总额也不变,所以,资产负债率不变。接受股东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会引起资产和股东权益同时增加,负债占总资产的相对比例减少,即资产负债率下降。
【例8 判断题】利息保障倍数等于1,企业就能保持按时付息的信誉,则非流动负债可以延续。( )
[参见《应试指南》第18页例8]
[答疑编号110203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
【解析】利息保障倍数等于1也是很危险的,因为息税前利润受经营风险的影响,是不稳定的,而利息的支付却是固定数额。
【知识点4】资产管理比率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三种表示形式)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3.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 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表明应收账款一年可以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明1元应收账款投资可以支持的销售收入。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被称为应收账款的收现期,表明从销售开始到回收现金平均需要的天数。
(3)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可以表明1元销售收入需要的应收账款投资。
【提示】在计算和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如果能够取得赊销额的数据,则应该用赊销额计算;否则,只好使用销售收入计算(不影响可比性,只是一贯高估了周转次数);
2.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应收账款是特定时点的存量,容易受到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影响。在应收账款周转率用于业绩评价时,最好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
3.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财务报表的应收账款是已经提取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而销售收入并没有相应减少。其结果是,提取的减值准备越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这种周转天数的减少不是好的业绩,反而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如果减值准备的数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未提取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天数。
4.应收票据是否计入应收账款周转率。因为大部分应收票据是销售形成的,只不过是应收账款的另一种形式。应该将其纳入应收账款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称为“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周转天数”。
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不一定是越少越好。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金销售更有利,周转天数就不会越少越好。收现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 6.应收账款分析应与销售额分析、现金分析联系起来。正常的情况是销售增加引起应收账款增加,现金的存量和经营现金流量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一个企业应收账款日益增加,而销售和现金日益减少,则可能是销售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促使放宽信用政策,甚至随意发货,而现金收不回来。
(二)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三种计量方式) 1.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 2.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 3.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
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看分析的目的。果分析目的是判断短期偿债能力,应采用销售收入。如果分析目的是评估存货管理业绩,应当使用销售成本。
(2)存货周转率不是越低越好。比如,减少存货量,可以缩短周转天数,但可能会对正常的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3)应注意应付款项、存货和应收账款(或销售)之间的关系。
(4)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正常的情况下,各类存货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如果某一类的比重发生明显的大幅度变化,可能就暗示存在某种问题。比如,产成品大量增加,其他项目减少,很可能销售不畅,放慢了生产节奏,此时,总的存货余额可能并没有显著变化,甚至尚未引起存货周转率的显著变化。
(三)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三种表示方式)
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3.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表明流动资产一年中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是1元流动资产所支持的销售收入。
(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表明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也就是期末流动资产转换成现金平均所需要的时间。
(3)流动资产与收入比,表明1元收入所需要的流动资产投资。
(4)通常,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绝大部分,因此它们的周转状况对流动资产周转具有决定性影响。
(四)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三种表示方式)
1.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 2.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3.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
(2)分析时主要是针对投资预算和项目管理,分析投资与其竞争战略是否一致,收购和剥离政策是否合理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