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8:47:22

·通过组成比例,体会比例和比的联系与区别,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句话讲述了什么是比例,也指出了比例和比的联系。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每个比都有前项和后项。因此,比例有四个项,即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第2题先写出四个比,再估计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还要计算验证。估计与验证都围绕比值是否相等进行,比例的意义得到了回忆和加强。

·通过判断,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都是本册教科书刚教学的内容,第84、85页的7~9题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成不成反比例,复习概念。第7题的4张表格给出两种相关联量的若干组相对应的数,通过写比、求比值或者列乘式、算出积,作出相应的判断。重温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过程,细致地回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8题的判断稍抽象些,对加强数学概念,开展有条理的思考很有益处。第9题里有三个内容,依次是利用图像上的数据,判断行驶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利用已有的图像估计行驶75千米大约用多少升油;画出汽车在市区行驶时的正比例图像。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复习比例尺的知识。复习比例尺的知识仅编排一道题,利用平面图的比例尺和量出的图上距离,计算相应的实际距离。教学第6题要说说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和具体含义,从线段比例尺得出数值比例尺,回忆比例尺的意义和算法。要通过解题归纳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及注意点,还要说说怎样求图上距离。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段编排。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按线—角—形—体的顺序整理知识,把形、体的特征与求积计算结合复习。

·回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整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小学数学里,把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称为线段,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得到射线,向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直线。这些既是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也是它们的关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互相平行或相交,垂直是特殊的相交。

“练习与实践”第1~3题还复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

·整理学过的角,用工具度量角的度数、画垂线与平行线,再认平面图形的底和高。教材要求围绕角的顶点旋转角的一条边,整理学过的角,把各类角的名称、图形与特征填写在第98页的表格里。第6题画长方形、画平面图形的高,

根据不同的直径画圆、复习线段间的平行、垂直关系,以及使用工具度量长度和作图的方法。

·复习三角形的知识,包括三角形的分类、边特殊的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180°等内容。第86页左边的集合图表示三角形的分类,在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里出现过。右边的图表示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这幅图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教材提问“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吗?”帮助学生理解图的意思。

解答第88页第7题运用两个知识,一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二是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一样长。第8题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180°的同时,还应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比的知识。

·按一般到特殊的线索整理四边形。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教材第89页分析图形间的一般与特殊关系,回忆整理各种特殊四边形的结构特点。要注意的是,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一般与特殊关系。

·回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和是它的周长,围成的面的大小是它的面积。教材让学生说说这些概念,复习周长与面积的意义。第89页第1题画出长10厘米的线段,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第2题剪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复习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学过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毫米,面积单位还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复习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要突出1个单位是多长、多大,清晰表象;要整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回忆学过的周长公式,整理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是三年级教学的,那时只根据周长的意义计算,现在可以得出计算公式。整理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再次体验转化策略,深入理解各个公式的内涵,避免机械记忆。第90页第4、5两题简单应用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加强面积与周长的概念。第6题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通常要分割或添补成规则图形进行计算,这里的分割和添补,都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时,如果分割成几部分,一般可以分别计算各个部分的面积再相加,如果添补成规则图形,一般要计算出这个规则图形的面积和添补部分的面积再相减。第7题画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进一步掌握面积公式,发展逆向推理的能力,应鼓励思路多样、画法多样。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计算面积,探索规律。第91页第11题,在同样大的正方形里,画1个最大的圆、画4个尽量大的圆或者9个尽量大的圆,每个图形的圆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比是相等的。第11题用枚举策略解决问题,在表格里能看出宽的变化、长的变化以及面积的变化,从而得到面积最大的围法。

·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回忆这些形体的特征,应在直观情境中,看着实物或者看着立体图形进行。画出这些几何体的三视图,画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把长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柱、圆锥,都是为了发展空间观念。第93页第6题寻找长方体的右视图,需要知道长方体的宽与高,这两个数据分别从正视图、上视图里得到。明确:根据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可以想象并推知: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宽是3,高是2。因此,从右面看到的长方形的长是3、宽是2,也就是③号图形。

·回忆表面积、体积的意义,整理常用的体积单位。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要组织新的认知结构。首先理解表面积是每个几何形体所有面的面积总和,然后理解这些几何形体的表面积都是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侧面积都可以“底面周长×高”计算。

物体的体积和容器的容积是两个概念,计算体积要在物体的外面量长度,计算容积要在容器的里面量长度。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是一致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整理体积公式。复习体积公式,在回忆推导过程的基础上,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整合成“底面积×高”,便于记忆和应用。

2.“图形与变换”复习轴对称图形,图形平移、旋转,图形放大、缩小。 ·提出两个问题,整理图形变换的方法。教材把图形变换分成两类情况,一类是平移与旋转,改变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另一类是放大与缩小,改变了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整理与反思”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图形变换的知识。

·在方格纸上画图,掌握图形变换的操作。“练习与实践”第2题复习图形变换的操作,画出图形A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分别把图形B、C、D平移、旋转、放大,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方法。第3题是综合应用图形变换知识的创造性活动。第4题通过图形按1:2的比缩小,得到的图形面积与原来图形的比是1:4,加强对图形按比例放大、缩小的理解。

·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观察生活里的现象。第5题在四种瓷砖里选出两种拼图案,体会拼图案时的图形变换内容,还要利用图形变换设计图案。培养数学意识和审美情操。

3.“图形与位置”复习常用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边回忆边整理。小学阶段教学了许多确定位置的方法,一、二年级用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方位、方向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五年级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六年级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可见,确定位置的方法是逐渐教学、逐步提高的。总复习确定位置,先对已有方法回忆整理,以高年级教学的知识为主。

·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练习与实践”里安排三道题,各题的内容很清楚。让学生通过解题回忆方法,进一步掌握方法。

思考题:长方形框架中一共有12个三角形,其中单个的小三角形有8个,由2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4个。这12个三角形中,直角三角形有4个、锐角三角形有4个、钝角三角形有4个。

动手做:四个图案的形状不同,但是通过移、拼,可以发现都是把正方形空地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花坛面积是整块空地的一半。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出新的图案。

思考题:展开图中有桃形图案和彩条的两个面是相邻的,而且这两个图案的排列方向是并列的,所以①、③、④号正方体都不符合要求,可能由右边图形折成的正方体只能是②号。

思考题:如果要焊接成一个正方体,可以选择5张④号规格的铁皮,这是一种选法。如果要焊接成一个长方体,则有三类选法:第一类,规格①、规格②、规格③都要用到(其中任意两种规格各选2张,另一种规格选1张),有三种选法;第二类,先选2张④号规格的铁皮,剩下的3张可以选规格①或规格③,有两种选法;第三类,先选1张④号规格的铁皮,剩下的4张可以选规格①或规格③,有两种选法。

动手做:准备一个长方体香皂的包装盒,小组合作,量出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宽、高。把24块这种香皂装一箱,设计包装箱,先画画算算,看看有哪些设计,把你认为满意的方案填入表里,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设计和想法。要联系实际,不仅从美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要从节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通过组成比例,体会比例和比的联系与区别,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句话讲述了什么是比例,也指出了比例和比的联系。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每个比都有前项和后项。因此,比例有四个项,即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第2题先写出四个比,再估计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还要计算验证。估计与验证都围绕比值是否相等进行,比例的意义得到了回忆和加强。 ·通过判断,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都是本册教科书刚教学的内容,第84、85页的7~9题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成不成反比例,复习概念。第7题的4张表格给出两种相关联量的若干组相对应的数,通过写比、求比值或者列乘式、算出积,作出相应的判断。重温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过程,细致地回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8题的判断稍抽象些,对加强数学概念,开展有条理的思考很有益处。第9题里有三个内容,依次是利用图像上的数据,判断行驶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