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籍管理》复习题
用的合理性和资料是否齐全等。
A.产权来源是否合法 B.界址是否清楚 C.面积是否准确 D.调查人员资格 10.下面哪种情况需进行变更登记:( )。 A.土地征用 B.土地使用权出让
C.土地使用权转让 D.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 11.我国目前地籍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调查、( )等。 A.地籍测量 B.土地登记 C.土地统计 D.地籍档案管理
12.在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中,宗地图的内容主要有宗地名称、宗地面积、( )比例尺、指北针等。
A.土地使用者 B.四至 C.土地权属性质 D.界址点 13.确定权重的方法有( )。
A.特尔斐测定法 B.因素比较法 C.因素成对比较法 D.层次分析法 14.因素分值计算原则为( )。 A.作用分值与土地优劣成正相关 B.分值体系采用0~100分的封闭区间
C.分值指与因素指标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 D.因素作用分值处理尽可能模型化
15.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 )。
A.全民所有制 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C.股份制企业所有制 D.公民私有制
16变更土地登记与初始土地登记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 )。 A.分散的、个别的登记 B.经常性和用时性
C.连带性 D.普遍的、整体的登记。 17.地籍是记载土地的( )等基本状况的或清册。
A.位置 B.界址 C.数量 D.质量 E.权属 F.用途
18.土地调查间以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可分为( )三种。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土地用途调查 C.地籍调查 D.土地条件调查
19.土地登记,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主要开展( )土地登记。 A.国有土地所有权 B.国有土地使用权
C.集体土地所有权 D.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20.地籍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A.统一管理 B.地籍资料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C.保证地籍管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D.地籍资料的衔接性和完整性 21.下列哪些财产可以抵押( ) A.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B.土地所有权
C.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D.耕地、宅基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 五、名词解释
5
1.土地登记: 2.土地分等定级: 3.地籍调查:
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5.作用分值: 6.变更土地登记 7.初始土地登记 8.注销土地登记
9.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设定登记 10.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变更登记 11.土地定级单元 12.初始地籍调查 13.变更地籍调查 14.土地权属调查 15.宗地 16.地籍 17.地籍管理 六、简答题
1.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 2.权属调查单元如何划分。 3.宗地图和宗地草图有何异同。 4.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原则。
5.变更土地登记的类型。 6.土地分类的分类原则。
7.地籍调查的内容和工作构成。 8.土地利用水平调查的主要内容。 9.土地定级单元划分原则。 10.注销土地登记的类型。
1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采用哪两个层次的划分体系。 12.什么是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13.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暂缓登记的情形在几种?
14.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受理土地登记申请的形式。 15.初始土地登记申请的审查内容主要有哪几项 16.权属审核的内容是什么? 七、简述题
1.简述权属实地调查的具体工作和具体要求。 2.我国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
3.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初始登记权属审核的内容。
4.出让和国家入股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变更土地登记权属审核的内容。5.哪些情况下需要行进注销土地登记? 6注销土地登记的审核应从哪几方面进行?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