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一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
例: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3)兼词。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之)。(荀子《劝学》) (4)代词。
①人称代词,同“之”,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②疑问代词。“哪里,什么,怎么。”例: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高中语文复习文言文基础专题 第 33 页 共 44 页
5.以
(1)介词。
①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
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把、凭、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借) 以乱易整,不武。(用)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按照)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把) 以资政殿学士行。(凭借??的身份)(《<指南录>后序》)
高中语文复习文言文基础专题 第 34 页 共 44 页
②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注意“以”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与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时的区别。例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因
(1)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
高中语文复习文言文基础专题 第 35 页 共 44 页
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乐毅因归赵(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此)”、“由于这个原因”)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2)连词。
①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
高中语文复习文言文基础专题 第 36 页 共 44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