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与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与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0:28:21

. . . . .

C:共晶点1148℃ 4.30%C,在这一点上发生共晶转变,反应式:

Lc?AE?Fe3C,当冷到1148℃时具有C点成分的液体中同时结晶出

具有E点成分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莱氏体

?Le???AE?Fe3C?

E:碳在??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1148℃ 2.11%C G:??Fe???Fe同素异构转变点(A3)912℃ 0%C H:碳在??Fe中的最大溶解度为1495℃ 0.09%C

J:包晶转变点1495℃ 0.17%C 在这一点上发生包晶转变,反应式:

LB??H?AJ当冷却到1495℃时具有B点成分的液相与具有H点成分的

固相δ反应生成具有J点成分的固相A。

N:??Fe???Fe同素异构转变点(A4)1394℃ 0%C P:碳在??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 0.0218%C 727℃

S:共析点727℃ 0.77%C 在这一点上发生共析转变,反应式:

. 专业word可编辑 .

. . . . .

As?Fp?Fe3c,当冷却到727℃时从具有S点成分的奥氏体中同时析

出具有P点成分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珠光体P(Fp?Fe3c)

ES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又称Acm温度线,随温度的降低,

碳在奥化体中的溶解度减少,多余的碳以Fe3C形式析出,所以具有0.77%~2.11%C的钢冷却到Acm线与PSK线之间时的组织

A?Fe3CⅡ,从A中析出的Fe3C称为二次渗碳体。

GS线:不同含碳量的奥氏体冷却时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称A3线,GP线则

是铁素体析出的终了线,所以GSP区的显微组织是F?A。

PQ线: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降低,碳在铁素体中的溶

解度减少,多余的碳以Fe3C形式析出,从F中析出的Fe3C称为三次渗碳体Fe3CⅢ,由于铁素体含碳很少,析出的Fe3CⅢ很少,一般忽略,认为从727℃冷却到室温的显微组织不变。

PSK线:共析转变线,在这条线上发生共析转变AS?FP?Fe3C,产物

(P)珠光体,含碳量在0.02~6.69%的铁碳合金冷却到727℃时都有共析转变发生。

6.分析含碳量分别为 0.20% 、 0.60% 、 0.80% 、 1.0% 的铁碳合金从液态缓冷至室温时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

答:0.80%C:在1~2点间合金按匀晶转变结晶出A,在2点结晶结束,全部转变

为奥氏体。冷到3点时(727℃),在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转变结束时全部为珠光体P,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析渗碳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珠光体中铁素体溶碳量减少,其成分沿固溶度线

. 专业word可编辑 .

. . . . .

PQ变化,析出三次渗碳体Fe3CⅢ,它常与共析渗碳体长在一起,彼此分不出,且数量少,可忽略。

室温时组织P。

0.60% C:合金在1~2点间按匀晶转变结晶出A,在2点结晶结束,全部转变

为奥氏体。冷到3点时开始析出F,3-4点A成分沿GS线变化,铁素体成分沿GP线变化,当温度到4点时,奥氏体的成分达到S点成分(含碳0.8%),便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此时,原先析出的铁素体保持不变,称为先共析铁素体,其成分为0.02%C,所以共析转变结束后,合金的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铁素体的溶碳量沿PQ线变化,析出三次渗碳体,同样Fe3CⅢ量很少,可忽略。

所以含碳0.40%的亚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F+P

1.0% C:合金在1~2点间按匀晶转变结晶出奥氏体,2点结晶结束,合金为单

相奥氏体,冷却到3点,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Fe3CⅡ,

Fe3CⅡ沿奥氏体的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3-4间Fe3CⅡ不断析出,

奥氏体成分沿ES线变化,当温度到达4点(727℃)时,其含碳量降为0.77%,在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此时先析出的

Fe3CⅡ保持不变,称为先共析渗碳体,所以共析转变结束时的组织为

先共析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忽略Fe3CⅢ。

室温组织为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

材料科学基础

一. 填空题(22分)

. 专业word可编辑 .

. . . . .

1. 对于小角度晶界结构而言,对称侧晶界由__一列平行的刃形位错__构成,非对称侧晶界

由_两组柏氏矢量相互垂直的刃形位错_构成,扭转晶界由_螺型位错_构成。

2. 按原子排列情况和吻合程度分类,界面可分为_共个界面_、_非共格界面_、_半共格界

面_和复杂半共格界面。

3. 界面迁移与原子运动方向_相反_(相同/相反),速度方向_相同_(相同/相反)。 4. 晶界能的来源有_弹性能_、_核心能_、_化学键能_。

5. 热力学稳定的液—固界面微观结构主要有_粗糙界面_和_光滑界面_。

6. 纯金属及金属凝固后得到的典型铸锭组织由_表面细晶区_、_柱晶取_、__中心等轴晶区

__三个区域构成。

7. 晶体材料中质点扩散的微观机制主要有__空位机制__、_间隙机制__及其他(亚间隙机

制、环易位机制等),扩散系数D阿累尼乌斯公式可写成__D

*e-Q/RT_,对于空

位扩散机制,扩散活化能有_空位形成能__、_空位迁移能__对于间隙扩散机制,扩散活化能只包括_间隙原子的迁移能__。

8. 从热力学角度看,烧结的基本驱动力是___系统表面能、界面能的减少____,动力学上

的表现为___各种复杂的船只过程___,烧结后宏观上的表现为__坯体收缩、致密化与强度增大___,微观上的表现为__发生晶粒尺寸与形状、气孔的尺寸形状变化__。 9. 固态相变的驱动力___新相与母相的自由焓之差__,阻力__界面能__和__应变能___。 10. 金属固态相变的三种基本变化__结构____、__成分___、___有序程度变化__。 11. 奥氏体是碳在__a-固溶体__中的间隙固溶体。

12.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是奥氏体自由能__小于__(大于/小于)珠光体自由能。 13. 贝氏体转变时,温度较高存在__碳__的扩散。

14. 球化处理由片状向粒状转变可降低__表面能__,为自发过程。

. 专业word可编辑 .

搜索更多关于: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与答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 . . . . C:共晶点1148℃ 4.30%C,在这一点上发生共晶转变,反应式:Lc?AE?Fe3C,当冷到1148℃时具有C点成分的液体中同时结晶出具有E点成分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莱氏体?Le???AE?Fe3C? E:碳在??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1148℃ 2.11%C G:??Fe???Fe同素异构转变点(A3)912℃ 0%C H:碳在??Fe中的最大溶解度为1495℃ 0.09%C J:包晶转变点1495℃ 0.17%C 在这一点上发生包晶转变,反应式:LB??H?AJ当冷却到1495℃时具有B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