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与答案
. . . . .
1.作图表示立方晶体的(123)、(421)、(012)晶面及[102]、[346]。 2. 在立方系中绘出{110}、{111}晶面族所包括的晶面及(112),(120)晶面。 3. 什么叫临界晶核?它的物理意义及与过冷度的定量关系如何?
根据自由能与晶胚半径的变化关系,可以知道半径r r>rk的晶胚才有可能成核;而r=rk的晶胚既可能消失,也可能稳定长大。因此,半径为rk的晶胚成为临界晶核。其物理意义是,过冷液体中涌现出来的短程有序的原子团,当其尺寸r≥rk时,这样的原子团便可成为晶核而长大。 临界晶核半径,其大小与过冷度有关 rk? 2?TmLm?T 4. 试述结晶相变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及结构起伏。 分析结晶相变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可知,结晶的热力学条件为ΔG<0;由单 Lm?T可知,只有T>0,才有ΔGV<0。即只有过Tm位体积自由能的变化,?GV??冷,才能使ΔGV<0。动力学条件为液相的过冷度大于形核所需的临界过冷度,即?T??T。 由临界晶核形核功ΔGK=1/3σA可知,当形成一个临界晶核时,还有1/3的表面能必须有液体中的能量起伏来提供。 液体中存在的结构起伏,是结晶时产生晶核的基础,因此,结构起伏是结晶过程必须具备的结构条件。 5. 根据凝固理论,试述细化晶粒的基本途径。 由凝固理论可知,结晶时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目z取决于形核率N和晶体 ??. 专业word可编辑 . . . . . . 长大速率G两个因素,即z?N。基本途径: G???(1)增加过冷度ΔT。 ΔT增加,N和G都随之增加,但是N的增长率大于G的增长率。因而,N/G的值增加,即z增多。 (2)加入形核剂,即变质处理。加入形核剂后,可以促使过冷液体发生非均匀形核。它不但使非均匀形核所需要的基底增多,而且使临界晶核体积减小,这都将使晶核数目增加,从而细化晶粒。 (3)振动结晶。振动,一方面提供了形核所需要的能量,另一方面可以使正在生长的晶体破断,可增加更多的结晶核心,从而使晶粒细化。 6. 根据Pb-Sn相图,试分析: 1)什么成分的合金适于压力加工,什么成分的合金适于铸造? 2)结合所学知识,用什么方法可以提高WSn<19%铅合金的强度? 1)压力加工时,要求合金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组织中不允许有过多的 ?脆性第二相,所以要求铝合金中合金元素含量较低,一般不超过极限固溶度的成分。对Al-Cu合金,常选用WCu=4%的合金。该成分合金加热后可处于完全单相α状态,塑性好,适于压力加工。 铸造合金要求其流动性好。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愈宽,其流动性愈差。从相图上看,共晶成分的流动性最好,所以一般来说共晶成分的合金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适于铸造。但考虑到其它多方面因素,一般选用WCu=10%的Al-Cu合金来进行铸造。 2)要提高合金的强度,可采用冷塑性变形的方法。通过冷变形,产生加工硬化效应,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 7. 同样形状和大小的两块铁碳合金,其中一块是低碳钢,一块是白口铸铁。试 . 专业word可编辑 . . . . . . 问,用什么简便方法可迅速将它们区分开来? 由于它们含碳量不同,使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最显著的使硬度不同,前 者硬度低,韧性好,后者硬度高,脆性大。若从这方面考虑,可以有多种简便方法来将二者区分开来,如1)用钢锉试锉,硬者为铸铁,易锉者应为低碳钢;2)用榔头敲砸,易破断者为铸铁,砸不断者为低碳钢,等等。 8. 试比较45(WC=0.45%)、T8(WC=0.8%)、T12(WC=1.2%)钢的硬度、强度和塑性有何不同? 由含碳量对碳钢性能的影响可知,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加,钢中的渗碳体 增多,硬度也随之升高,基本上呈直线上升。在wc=0.77%以前,强度也是呈直线上升的。在wc=0.77%时,组织全为珠光体,强度最高;但在wc>0.77以后,随碳量的继续增加,组织中将会出现网状渗碳体,致使强度很快下降;当wc≥2.11%后,组织中出现共晶莱氏体,强度将很低。而塑性是随着碳量增加而单调下降的,在出现莱氏体后,塑性将几乎降为零。 所以,综上所述,T12的硬度最高,45钢的硬度最低;T12的塑性最差,45钢塑性最好;T8钢均居中,而T8钢的强度最高。 9. 试述孪生与滑移的异同,比较它们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作用。 答:滑移与孪生的相同点:两者都是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都是在切 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晶面、晶向发生的切变。变形前后,晶体结构类型不变。 不同点:孪生使一部分晶体发生了均匀切变,而滑移只是集中在一些滑移面上。滑移时,晶体的已滑移与未滑移部分晶体位向相同,而孪生部分与基体位 . 专业word可编辑 . . . . . . 向不同,是具有特殊的镜面对称关系。孪生变形原子变形位移小于孪生方向原子间距,为其原子间距的分数倍;滑移变形时,原子移动的距离是滑移方向上原子间距的整数倍。与滑移类似,孪生要素也与晶体结构有关,但是同一结构的孪晶面、孪生方向可以与滑移面、滑移方向不同。孪生的临界分切压力比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大很多。孪生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与滑移不同,呈现出锯齿状的波动,主要是孪晶“形核”时,所需要的切应力大于孪晶界面扩展的应力所致。一般情况下,先发生滑移,当滑移难以进行的时候,才发生孪生变形。孪生对于塑性变形的直接贡献比滑移小得多,但是孪生改变了晶体位向,使硬位向的滑移系转到软位向,激发了晶体的进一步滑移。 10. 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理论解释,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强度越高,塑性也就越好的现象。 答:晶界是阻碍位错运动的,而各晶粒位向不同,互相约束,也阻碍晶粒的变形。因此,金属的晶粒愈细,其晶界总面积愈大,每个晶粒周围不同取向的晶粒数便愈多,对塑性变形的抗力也愈大。因此,金属的晶粒愈细强度愈高。 同时晶粒愈细,金属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便越多,变形时同样的变形量便可分散在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产生较均匀的变形,而不致造成局部的应力集中和引起裂纹的过早产生和发展。因此,塑性、韧性也越好。 11. 回复和再结晶转变的驱动力是什么? 答:回复和再结晶的驱动力是金属变形后未被释放的储存能。 其中回复阶段所释放的储存能略占总变形能的10%,再结晶阶段所释放的储存能略占总变 . 专业word可编辑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