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谚语及其与茶文化关系浅析
2、肥料的重要性
【茶树本是神仙草,只要肥多采不了】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强调了施肥的重要性,意即只要把肥上好,就能把像神仙草一样的茶树种好,就能多采茶叶。类似的谚语有“茶树缺肥芽不旺”,流行于浙江等地;“茶树不怕采,只要肥料足”,流行于浙江绍兴等地。【1】
【种茶生根靠淋水,禾苗转青靠追肥】流行于广西地区。【2】
【一担春茶百担肥】主要流行于浙江淳安等地。肥,系指标准肥。意即若想增产一担春茶,需要增施一百担标准肥。
【基肥足,春茶绿】基肥有两种含义:一是茶籽播种或茶苗移植时的底肥,一是茶园秋冬季的施肥。该谚语所言基肥指后一种含义。基肥用在秋茶采摘之后,可以使茶树在经受采摘后加强营养,尽快地恢复树势,提高越冬能力,增加光合作用,使根系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储备,以使与根系吸收的氮结合,合成茶氨酸贮藏于根系中,对来年春茶的品质有直接影响。
【根底肥,芽上催】肥料供应充足,茶芽才能长得好。
【茶季施化肥,冬季培生泥】采茶季节只有肥料跟得上,茶芽才能迅速不断地长出了,化肥肥效快能满足这种长势。冬天的时候是茶树休养生息的季节,茶树在经受秋茶采摘后需要加强营养,尽快地恢复树势,提高越冬能力,培生泥,即在茶园本有的土层加上一些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这样可以起到增肥作用。 【一担春茶百担肥,栏肥壅肥三年青】强调了茶园施有机肥的重要性。 【根底肥,芽上催,茶丛好,树势旺,茶叶增产有保障】茶园肥料足,茶芽才能长得好,茶叶长势好,树势旺,茶叶增产才有可能实现。
3、茶树修剪
【修茶臂,理茶脚】主要流行于浙江杭州及湖南等地。茶臂,茶丛内较粗大的枝条,今称“骨干枝”。茶脚,茶丛下部的枝条,亦称“地脚枝”或“匍地枝”。修剪整理的方法是剪去衰老的骨干枝,病虫枝,对匍地枝要留蓄其上行枝,剪去其横行匍地部分。经疏枝后的茶树,树冠面积、覆盖度均有大幅度提高。 【改造茶树不养丛,辛辛苦苦一场空】不养丛,即不使茶树任意生长,以避免茶叶产量的减少。
13
4、管理措施
【熟地加深泥,胜似吃高丽】主要流行于浙江嵊州等地。熟地,指茶园;生泥,指“客土”,即从他处运来加于茶园中的土壤。高丽,指朝鲜人参,朝鲜古称高句丽、高丽。意为茶园加客土,胜似人吃了朝鲜人参。类似的谚语有“若要肥,泥加泥。”
【宁愿少施一次肥,不要多养一次草】主要流行于浙江义乌等地。强调除草的重要性。亦言杂草的危害胜过少施肥。 【若要茶,伏里爬】流行于浙江地区。【2】
【采茶摘尖,铲草除根】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茶园铺层草,等于施肥料,夏天防高温,冬天当棉袄】茶树适宜生长在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忌讳干冻。茶园铺层草,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提高其养分,也能起到微观温室效应的作用,这样,既可以防止夏天时阳光直射而使茶根系受到高温伤害,也可以防止冬天的寒冷。
【来年想安耽,冬季要封园】茶叶是一种很怕干燥和寒冷的植物。冬天的低温度可能会使茶叶受到冻害而影响来年的茶产量。所以茶园在冬季要做好封园的工作。
【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保】茶叶产量的多少与肥料有关,能收获与否则与水有关,因为如果严重缺水,茶叶就可能没有产量,保持适当水分,茶才能长得好,才能有收获。
【若要茶树好,铺草不可少】主要流行于浙江义乌等地。即在茶园的行间铺草,其好处有六:防止土壤冲刷,减少杂草发生,保蓄土壤水分,稳定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其他养分,提高茶叶产量、品质。
【若要茶树败,一季甘薯一季麦】主要流行于浙江、安徽等地。意谓如果在茶园中间种一季麦和一季甘薯,便会使茶树衰败。
【要想茶叶产量高,肥、采、植保要抓牢】要使茶叶获得高产,适当施肥,处理好茶叶采摘时“采与留”的关系,做好茶树冬天的保护等工作不可少。 【茶树绿丛丛,只怕拱拱虫】“拱拱虫”即茶叶害虫之一茶尺蠖,这种害虫专吃茶叶,会使茶叶产量严重减少。类似的谚语还有:“拱拱虫一拱,梅家坞人要喝西北风”。
14
【老茶不改鸡骨头】茶树到一定年龄以后,它的生命力就会变得微弱,如果此时不对其进行改造,它的枝干就会变得又干又硬,如同鸡骨头。
(三)茶叶采摘
1、茶叶成熟期
【三岁可采】出自唐代陆羽《茶经·一之源》,意为茶籽种下后,三年即可采摘。
【茶树三年破丫五年摘】流行于浙江地区。茶苗栽下后一般要在三五年后才能采摘。
【三年桐子五年茶,十年兴个桦栎扒】流行于陕西安康,说明茶树种下去后需要五年左右才能收获。
2、鲜叶特点
【叶卷上,叶舒次】出自唐代陆羽《茶经·一之源》,意为嫩叶卷曲的可制上等茶,叶片已展平的茶叶品质较次。
【笋者上,芽者次】出自唐代陆羽《茶经·一之源》,笋,肥壮的茶芽。芽,细弱的茶芽。意为肥壮的茶芽像笋那样饱满,而细弱的茶芽就显得逊色了。 【小满过后茶变草】流行于浙江等地。过了小满,春茶结束,茶芽已成老叶,如草一般失去价值。谚语说明采摘季节的每一天都极其宝贵。
【立夏茶,夜夜老】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立夏以后,气温渐升,此时茶芽生长迅速,叶片渐渐老化。类似的谚语还有:“夏前宝,夏后草。”主要流行于浙江桐庐等地。“茶过立夏一夜粗”,流行于浙江等地。“立夏三天茶生骨”流行于安徽等地。“一年老了爹,一夜老了茶”流行于湖南等地。
【春茶一担,夏茶一头】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足, 加上茶树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在茶树体内积累丰富的内含物,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 叶质柔软,白毫浓厚,尤其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氨量和多种维生素,使春茶滋味鲜活,富有 保健作用。而夏天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十分迅速,使能溶解于茶汤的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使茶汤滋味、香气比春茶逊色。此外,由于花青素、 咖啡碱、茶多酚等有苦涩味的成本比春茶含量高。
15
【三年老不了爷,一个隔夜老了茶】说明茶叶很容易老,特别是采摘下来的鲜叶,应该当天采当天做。
【头茶无风香十里,晚茶有风十里香】头茶即早茶(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茶树经一冬休养生息,体内营养物质丰富,茶叶的汁水较多,其滋味鲜爽,香气强烈。晚茶即夏秋茶,夏秋茶香气一般赶不上春茶了。但也都突出了茶叶是一种香气浓郁的饮料。
3、采茶时节
【清明时节近,采茶忙又勤】主要流行于江苏一带。清明时节是采茶的重要时机之一,凡清明前采摘的茶,即为受人看重的“明前茶”。
【小满熟了樱桃茶】主要流行于河北省张家口。小满,农历节气,在每年的5月21日左右。小满节樱桃和2茶树都成熟了。樱桃越熟越好吃,但茶叶太熟就成了老叶,没有采摘价值了。5月下旬是春茶结束阶段,此时所采之茶均为下等茶。
【谷雨前,嫌太早】全句为:“谷雨前,嫌太早。后三天,刚刚好。再过三天茶变草。”主要流行于上海、湖北等地。早、刚刚好、草,均系对茶叶老嫩而言,强调采摘的季节性、时效性。类似的谚语有“谷雨前,滿把抓”、“清明发芽,谷雨采茶”、“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 【前三日早,正三日宝,后三日草】主要流行于浙江奉化等地。意为茶叶的采摘要及时,要适时,要抓住最佳时间。
【抢茶如抢宝】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言采茶季节时间如金,像抢宝一样采摘茶叶,不容半点松懈。类似的谚语有“茶叶好比时辰草,日日采来夜夜炒”。 【枣树发芽,上山采茶】主要流行于浙江杭州等地。枣树发芽在农历三月上旬,时值清明节前后,是龙井茶区采摘高档龙井之时。
【插得秧来茶又老,采得茶来秧又草】主要流行于湖南长沙等地。意为大忙季节,既要早稻插秧,又要采制春茶,有点顾此失彼。类似的谚语还有:“采朵茶儿秧又老,插朵秧来茶变草。”主要流行于浙江杭州等地。“四月采茶茶叶黄,三角田中使牛忙;使得牛来茶已老,采得茶来秧又黄。”主要流行于陕西。 【清明发芽,谷雨采茶】流行于湖南等地。【2】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