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礼失求诸野” - 谈谈中国当代习惯法 高其才
“礼失求诸野”——谈谈中国当代习惯法 (高其才)
两个主题:①当代中国有没有习惯法?尤其是城市。
②如何看待中国当代习惯法 (现在是不是礼崩乐坏的时代?)
引言:何为习惯法?
国家法意义上的习惯法:习惯法是国家特定机关对社会上已经存在的规范上升为
法律规范,赋予其法律效力,从而使其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是次要的法律渊源。(强调法的一元性——国家创制)
非国家法意义(高的理解):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
组织,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独立于国家法之外,强调社会对国家的监督评判)
一、当代中国有没有习惯法?
如:婚礼送红包、插cao biao表明是有主物、占有水泉 cao biao 的形状像人 警
示意义的biao,禁止他人进来
习惯法的适用面是有限的。这种类型的习惯法也要对方明知其意义才行啊,不然
的话这种法对于“外人”来说没有约束力啊?如何保证习惯法的约束力?
交易习惯
吴英案 民间借贷问题 台湾地区的民法典 典权问题、家的概念 捐会
婚姻习惯法:两姐妹共夫(四川某山区 多偶制) 走婚 出嫁开锁 咬苹果(新
娘和另一个男的) 压床(新婚之夜) 闹洞房(仪式)
习惯法把人当做真正的人
二、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习惯法 法律意义:1.习惯法是一种行为规范 调整社会关系 规范民众行为 维持社会秩序
中国的“双规”现象——双重规范——国家规范(貌似有效)+民众自身的规范 宣示的规范+真正的规范 做的不能说,能说的做不了
强奸 寻找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法律责任的追究可能损人不利己 《大岭村村规民约》——既承担了责任,承担责任的方式又因地制宜 易趣网《用户协议》
如何看待习惯法与成文法矛盾的情形?如被告山杠爷里山杠爷用游街的方式惩罚了强英,却因此进了监狱?再比如多偶制违反了婚姻法。习惯法固然做到了因地制宜。尊重了人的本性,但会不会反而损害了成文法的尊严?对于二者的矛盾之处有什么解决之道呢?
2.习惯法是一种社会文化 民族传统 大众思维 社会记忆 历史变迁
离婚 争“三圆”(马桶、提桶、圆桶) 悼念权引发的赔偿案
3.习惯法是一种生活方式 生活前提 成长保障 安全期待 幸福依靠
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中国人的智慧? 讨论:“礼失求诸野”
当代中国社会现状和特点 中国法治建设的路径和方向
空间的广阔性、社会的多元性、生活的复杂性、人生的常变性
中国人能够幸福吗?通过国家法律能实现幸福吗?
路在何方?
对西方法律认识不够。
社会意义: 文化意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