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区机耕路工程实施方案
1.10效益分析
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使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观。为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工程的长久运行提供有力保证。同时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缩短了城乡距离,方便了城乡经济文化交流,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1结论和建议
麻栗县2012年度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机耕路项目建成后,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观。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及早批准,早日开工建设,使工程极早发挥效益。
2.工程地质 2.1区域地质概况 2.1.1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云贵高原向桂东溶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受岩性、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明显影响,区域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地形高差较大。总体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程在1140~1739m之间。测区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其次为碎屑岩。地貌类型主要为溶蚀侵蚀中山峡谷地貌和构造侵蚀中山地貌。
溶蚀侵蚀中山峡谷地貌:是测区的主要地貌形态,山体较为破碎,岩溶较为发育,溶丘基座相连,洼地和地漏斗嵌布其间,执木、上下品乐一带形成相对较大的坝子地貌。河谷多为陡峭的“V”形峡谷,山顶标高1210~1739m,相对高差多大于500m,山顶较平缓,山坡地形陡峻,地形坡度30~
—8—
45°,局部地段为陡崖。
构造侵蚀中山地貌:分布于测区北东部及南东部,山体标高1335~1791m,相对高差多大于400m,山顶浑圆,较为平缓,山脊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地形坡度20~35°,地表冲沟、箐沟发育。
项目区自然边坡基本稳定,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小规模的滑坡和崩塌堆积。
2.1.2地层岩性
项目区出露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一)第四系(Q)
1、冲洪积层(Qal+pl):分布于河谷河床地带,岩性以砂质粘土、粘土、亚粘土及砂卵砾石。秀水性强,厚度0m-10m不等。
2、残坡积层(Qel+dl):主要分布于山坡、山顶及山间低尘洼地带及坝子区,岩性为粘土、亚粘土,局部夹少量碎石,厚度0.5m-10m不等。
(二)石炭系
1、中石炭统威宁组(C2W):岩性为浅灰色层状生物碎屑灰岩。 2、下石炭系大塘组(C1d):岩性为浅灰色-灰色厚层状灰岩。 (三)泥盆系
(1)上泥盆统榴江组(D3l):上部为薄层状灰岩夹泥岩,上部为硅质岩。
(2)上泥盆统革当组(D3g):岩性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夹缝合线构造的中薄层状泥质灰岩。
(3)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岩性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顶部夹紫红色薄层状泥岩,局部相变为浅灰色薄层状灰岩夹燧石条带,与下伏D2g、D2p之不同相均呈整合接触。
—9—
(4)中泥盆统坡折落组(D2p):岩性为薄层夹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
(5)下泥盆统芭蕉菁组(D1b):岩性为深灰色中至厚状白云质灰岩、灰岩、白云岩,上部为中薄层状含泥质灰岩夹燧石条带。
(6)下泥盆统坡脚组(D1p):岩性为灰黑、灰绿、紫红色页岩及粉砂质泥岩互层
2.1.3地质构造及地震
项目区区域上位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区内发育一条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断裂构造(黄角树~良子街断裂F4)和三条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断裂构造(马贵断裂F1、良子街~下岩脚断裂F2、者鲁~柴坪子断裂F3),均为压扭性断裂构造,除引水主管道上段与马贵断裂构造(F1)相交外,其余三条断裂构造均在工程区外围,引水管道管径不大,规模较小,区域发育的断裂对工程影响甚微。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出版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属相对稳定区。
2.2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县2012年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机耕路工程地质情况简述如下:
本项目设机耕路3条,总长12.0km,基本沿山形绕山布置于灌区。 工程沿线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炭系及泥盆系碳酸盐岩,局部为泥盆系碎屑岩,中石炭统威宁组(C2w)、下石炭统大唐组(C1d)、上泥盆统榴江组(D3l)、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中泥盆统坡折落组(D2p)、下泥
—10—
盆统芭蕉箐组(D1b)、下泥盆统坡脚组(D1p)地层自西向东大致呈带状分布于工程区。工程沿线大部分地段被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褐黄~黄色粘土、亚粘土覆盖层,厚度1.0~5.0m,部分地段基岩出露于地表。
工程区主要属溶蚀侵蚀中山地貌。沿线山坡陡缓不一,地形坡度一般20~45°,局部见陡崖和陡坎,区内无大的断裂构造通过,无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自然边坡基本稳定。区内地下水埋深较大,工程施工不受地下水影响。
施工开挖边坡高一般1.0~10.0m,开挖边坡基本稳定,局部会产生小的滑坡(坍塌),应注意支护。开挖坡比建议第四系为1:0.7~1.0,基岩为1:0.3~0.7。
2.3天然建筑材料 2.3.1块石料
工程区灰岩广泛分布,石料储量丰富,质量较好,石料开采条件较好。依据设计要求,工程所需砂石料用量不大。经本次地质调查,结合石料开采条件,石料建议选择项目区区域内开采。该石料可生产块石及多种级配骨料及人工砂。石料岩性为石炭系下统大唐组灰岩、白云质灰岩,中厚层状,弱风化,可采厚度大,储量丰富。据工程类比,石料岩石密度ρ=2.65~2.67g/cm3;单轴湿抗压强度Rs=40~60MPa;软化系数η=0.70~0.75,质量较好,满足工程设计需要。平均运距2.5km。
2.3.2砂、砾石料
工程区天然砂、砾石料缺乏,建议采用人工砂、碎石代替使用,所用的砂、砾石料可采用石料场灰岩打制人工砂、砾石。外购平均运距7.0km。
—1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