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6社戏 导学案
《社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
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背景链接:(1)关于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2)关于课文有关内容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的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惮. ( ) 絮叨( ) 怠慢( ) 撺掇( ) 凫 ( ) 屹立( ) 蕴藻( ) 家眷.( ) 踱.( ) 吁气( ) 渔父.( ) 旺相( ) 棹( ) 归省( ) 行辈( ) 多音字:哄:哄.( ) 哄骗( ) 哄动( )
吓:吓人( ) 恐吓( )
2理解词义。 消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撺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凫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絮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倘: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
大抵:副词。有大多、多半”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的基本估计。 相仿:大致相同。仿:类似。 欺生:欺负新来的生人。
怠慢:冷淡。怠:轻慢。慢:态度冷淡。 诚然:副词。有确实的意思。
舒展:原指伸展得开,不蟋缩。本课是舒畅的意思。 屹立: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屹:山峰高耸的样子。 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样子。
扫兴:正当高兴的时候,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情而兴致大减。兴:兴致。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葛: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3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__________,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绍兴人。著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 七年级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
1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线索:
结构 :一、看戏前( 段):平桥乐土、盼望社戏
二、看戏中( 段): 1、 2、 3、 4、 三、看戏后( 段):看戏后的余波
三、深层探究
(一)阅读“平桥乐土”部分 1.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土”的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 作用: (二)看戏前的波折
1.自读第5至9自然段,画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
2.看社戏出发前遇到了哪些波折?又是怎样解决的?
波折: 解决办法:
3、由这部分可看出,双喜是个怎样的孩子?
4、下面是对写看戏前波折的目的的分析,选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 A、增加小说的生动性,使情节曲折,更吸引人
B、表现外祖母对“我”的宠爱,刻画了外祖母慈祥的形象。 C、表现平桥村少年朴实好客的特点。 D、表现平桥村少年聪明能干的特点。 (四)月夜行船
1、终于能去赵庄看戏了,10段中我的心情如何与上段形成了鲜明对比,找出这些词句。
2、10段中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小伙伴们划船的动作,找出这些动词,看看它们有什么作用。
动词: 作用:
3、作者描写景物时调动了多种感官,找找作者都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请分别举例。
2
4、很多句子情景交融,既生动地描写了景物,又暗示出我的心情,请找出几句并进行分析。
(1) (2) (3) (五)船头看戏
1、社戏好看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从戏台上的表演及孩子们的反应两方面来分析。
表演: 反应: (六)月夜归航、偷豆吃豆
1、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和去的时候一样吗?从哪些词句体现出来?
2、在“偷豆吃豆”这部分中可看出小伙伴各有什么特点?
3、偷吃罗汉豆时我的感受如何?
(七)戏后余波
1、文章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由此可见六一公公是个怎样的人?
2、同是六一公公的豆,偷着吃与他送来吃味道为什么不同?
3、文章的结尾应如何理解?(结尾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与前文所写的戏不好看、豆很普通的内容冲突吗?)
4、这部分情节可以删掉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主题、人物形象: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2、文中双喜和六一公公各是怎样的人?文章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3
的?
双喜: 六一公公: 描写方法: 五、写法分析: 1、详略得当:文章写了哪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为什么有的详写有的略写?
2、景物描写(多角度、情景交融)请举例说明
六、课堂小结
平桥归省乐趣多,钓虾放牛多快活。 登船看戏心难耐,月夜行船景动心。 船头看戏难尽兴,月下归航拾豆趣。 童年美好易消逝,劝君惜取眼前时。
七、拓展延伸
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例: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附鲁迅的几条名言】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
5、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