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昌大学光伏学院材料科学基础期末重点(50分)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重点
的导电性各有什么影响?
→离子晶体点缺陷的特点:多原子性、缺陷是带电的、晶体呈电中性。对离子晶体的导电性增强,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减弱。离子晶体的导电是通过离子通过空穴迁移而导电,金属晶体靠电子定向运动而导电,点缺陷使得电子运动式的非平衡阻力增加,阻碍电子的定向运动,导电性降低。
2、位错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刃型位错 :滑移、攀移;螺型位错:滑移、交滑移 3、判断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并说明理由。
aaa?????111?101?121????6??? 2?3?aaa??121???111??112??????? 326→位错反应的两个条件为(1)几何条件(2)能量条件 解题过程参考课本P119页例题
第五章 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一、名词解释:
1、固溶体:以合金中某一组元作为溶剂,其它组元为溶质,所形成的与溶剂有相同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稍有变化的固相,称为固溶体。(与第一章中解释相互参照)
2、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3、超点阵(超结构):溶质原子呈完全有序分布的固溶体,为有序固溶体。
5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重点
4、有序化:有序固溶体在某一温度以上可以转变成无序固溶体,重新冷却到该温度以下时又转变成有序固溶体,这一转变过程为有序化。
5、共晶转变: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一定成分固相的转变。
6、包晶转变:由一个特定成分的固相和液相生成另一个特点成分固相的转变。
7、珠光体:铁碳平衡相图的共析反应产物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 二、辨析:
1、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
间隙固溶体:属于固溶体,小原子位于间隙位置。
间隙化合物:属于中间相的一种,非金属原子也处于化合物的间隙位置。
同:小原子都处于间隙位置。
异:一个属于固溶体,一个属于中间相化合物。 2、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所形成的固溶体。 3、一次固溶体和二次固溶体
一次固溶体:溶剂原子为单质(纯元素)的固溶体。 二次固溶体:溶剂为化合物(中间相)的固溶体。
6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重点
第七章 扩散与固态相变 名词解释:
1、均匀形核:在均一的液相中靠自身的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形成新相核心的过程。
2、非均匀形核:形核依附于液相中某种固体表面(外来杂质表面或容器壁)上形成的过程。
第八章 材料的变形与断裂
一、名词解释:
1、形变织构:在塑性变形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多晶体中原来为向互不相同的晶粒在空间位向上呈现一定程度的一致(或者说它们的取向趋于一致)。
2、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做固溶强化。 二、辨析:滑移与孪生
→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滑移面)和晶向(滑移方向)产生相对位移,且不破坏晶体内部原子排列规律性的塑变方式。
孪生(孪晶变形):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晶面(孪晶面)和晶向(孪晶方向),在一个区域内发生连续的切变,使已变形的晶体部分与未变形的晶体部分保持镜面对称的关系,即产生孪晶的过程,称为孪生。 同:均为塑性变形
7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重点
异:滑移不改变晶体取向,孪生改变晶体取向。 三、简答:简述铸锭组织的三晶区的特点
外表层的细晶区:晶粒细小、组织致密、力学性能良好; 中间的柱状晶区:晶粒取向、组织致密、缺陷聚集、塑性较差; 心部的等轴晶区:晶粒无方向性、树枝状晶体、组织不够致密、性能一般。 四、论述:
1、如图为低碳钢退火后的三条拉伸曲线,请问这是什么现象?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1) 碳钢预塑性变形;2)去载后立即加载;3)去载后放置一段时间或200度加热后加载 →现象:
当退火状态的低碳钢试样拉伸到超过屈服点发生少量塑性变形后卸载,然后立即重新加载拉伸,则可见其拉伸曲线不再出现屈服点,此时试样不会发生屈服现象。如果将预变性试样在常温下放置几天或经200℃左右短时加热后再行拉伸,则屈服现象又复出现,且屈服应力进一步提高。此现象通常称为应变时效。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